往期阅读
当前版: 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难忘1998年抗洪

  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右)亲切接见兴安军分区官兵
  抗洪女民兵英模入伍(右二为作者)
  运送沙袋
  驰援
  奋战堤坝
  转移受灾群众
  向灾区开进(右二为作者)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

  20年前这首《为了谁》的歌曲曾风靡全国,人民军队的抗洪壮举影响大江南北。

  1998年夏,长江肆虐,威逼武汉。而东北的嫩江、松花江也乘机发难。全国处于被洪水南北夹击的严重态势。灾情就是命令,人民的利益重于泰山,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号令指挥下人民解放军10万官兵冲向长江大堤严防死守、日夜苦战。

  而东北境内连续10多天暴雨,使嫩江,淖尔河、洮儿河等十几条河流泛滥成灾。下游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的十几个市县,近百万人口的生命财产也受到严重威胁。百年不遇的洪水席卷内蒙古东三盟。兴安盟更是属于洪水重灾区。军分区党委对抗洪救灾作了紧急部署。要求所属人武部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紧急动员上千名民兵预备役人员投入了抗洪抢险任务当中。同时分区组织机关、直属队共60人的抗洪抢险突击队,司令员、政委带队冒着瓢泼大雨日夜兼程赶往受灾地区,转移群众,筑坝挡水。

  我当时是分区的宣传科长。分区首长要求我把这次抗洪抢险任务宣传好报道好。并专门配发了一台212吉普车供我采访使用。我带着两名干事和一名战士扛着摄像机出发了。此时大雨下个不停,沿途不时看到扶老携幼、成群结队转移的群众。老乡们不停地向我们摆手,“解放军同志不能再往前走了,就要溃坝了!”不到200公里的路程走了12个小时,凌晨两点多我们才赶到了目的地——内蒙古扎赉特旗努文木仁乡大坝险段。三面是水,一面是坝,我们完全处在被洪水围困的孤岛上。此时洪水在大雨的助力下,不时掀起两米多高的巨浪拍击着堤岸。有些区段的洪水已经漫过了大堤,摇摇欲坠,一旦溃堤我们这60多人就会被冲到100多公里外喂鱼。更严重的是我们身后有100多万人民。一天一夜没吃东西的我们没有考虑许多,忍着饥饿疲劳跳下车就扛起了沙袋。沙袋经过雨水浸湿加重了分量,但同志们心里明白:比沙袋更重的是责任和担当。肩膀红了,皮破了,流血了大家全然不顾,咬紧牙关扛着沙袋在大堤上来回小跑,雨水、汗水、血水流淌着……

  堤坝一层一层加高,危险逐步减少。在大家的努力下,终于在天亮的时候,沙袋加到了安全线之上。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我赶紧返回指挥部写了第一篇抗洪稿件《孤岛保卫战》,用电话传到了各新闻单位。第二天,军内《战友报》和地方许多报纸相继刊登。大坝加固后,我们突击队又开始转移疏散被困群众,帮助受灾地区重建家园。我们及时把党和政府下拨的第一袋粮食、第一顶帐篷、第一桶纯净水送到灾民家里。解救疏散灾民53261人次,盖新房200多间。

  20多天里,我们宣传科全体同志亲临抗洪现场,采写、拍摄了许多感人事迹和现场情况。由于洪水通讯线路中断,我们只能靠一条抗洪专线传递稿件,20多天里,我在各级新闻媒体发稿40多篇。我采写的《女子民兵排抗洪先进事迹》发表后,这个排被解放军四总部表彰。并每年给这个乡一名女兵的名额。抗洪结束后,我荣立了三等功。虽然在这次抗洪中我拍摄了许多照片,但由于没带夜视摄影器材,许多感人的画面没有拍下来,也留下了一些遗憾。

  作为一名老兵,我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但参加过唐山大地震救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扑救和1998年抗洪,深深感到作为一名军人的光荣与自豪。文/段美义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要闻
   第03版:内蒙古·综合
   第04版:内蒙古·关注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声音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中国·关注
   第11版:世界·综合
   第12版:娱乐汇
   第13版:老照片
   第14版:健康
   第15版:发现
   第16版:劲爆体坛
难忘1998年抗洪
老照片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