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让处方外流成为医生的“瓜田李下”

  文/秋  实

  近期有人反映在医院就诊时遇到了“蹊跷事”:医生看完病后,往往会开出两个“药方”,一张在医院的药房取药,一张要去医生指定的院外药店购买,很多患者对此表示不解。媒体调查后发现,医生开两张处方的现象,在不少医院都很普遍。

  一家医院的负责人认为,“两张药方”现象的出现有许多客观原因。比如,国家规定的基本药物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的诊疗需要,有时患者只能到院外药店购药。此外,按照县一级的新农合报销规定,某些降压、降脂类的药物和中成药不予报销,也有一些药物因为配送出现的临时性短缺,都会让医生无药可用,只能让患者去院外的药店购买。

  这位负责人的话不无道理,但是“两张药方”的出现,还和一些医院的主观原因有关。比如,当前公立医院普遍取消了药品加成,却还要承担损耗与人力成本,医院的药品流量越大,反而越亏损,在补偿不到位的情况下,医院就会尽量减少非基本药品供应,希望患者能够多到院外买药。

  促进处方外流,是打破药品垄断、终结“以药养医”的一种手段。然而,不合理的外流,也为个别医生与药店勾结留下了漏洞。“两张药方”极可能成为个别医生牟利的工具,又可能置绝大多数医生于“瓜田李下”的境地。但也不能排除某种药品只有特定的药店独有,不去这些药店买药可能耽误治疗。

  对于药改之后所出现的不合理处方流动现象,我们有必要进行分类处理。对于取消药品加成导致医院收入锐减而造成的处方不合理外流,应通过合理补偿避免医院刻意减少药品供应。

  同时,一些考核指标也需要调整和改进,比如药占比和单次门诊平均费用等指标,可考虑将院外购药的费用同样纳入统计范畴,从宏观层面来避免过度用药。

  至于那些与药店勾结、通过介绍患者获取不当利益的个别医生,则应果断查处并坚决予以打击。如此方能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处方外流有序进行,不给人留下浑水摸鱼的余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广告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内蒙古·足球/专题
   第06版:公益广告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声音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中国·关注
   第11版:世界·综合
   第12版:娱乐汇
   第13版:草原往事
   第14版:健康
   第15版:读书
   第16版:劲爆体坛
换位思考才能搞好家校合作
手机充电桩
别让处方外流成为医生的“瓜田李下”
严防立交桥积水惹祸
连带责任倒逼电商平台重视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