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优秀文艺节目带到大漠深处”

  文/《内蒙古日报》记者  刘宏章  崔  楠

  金秋的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沙丘起伏,如梦如幻的湖泊星罗棋布,美不胜收。10月22日,由阿右旗乌兰牧骑演员、司法局法官和苏木镇医生组成的乌兰牧骑下乡服务队沐浴着深秋的淅沥小雨,来到沙漠腹地的雅布赖镇努日盖嘎查和巴丹吉林嘎查,他们以蓝天为幕,以沙地和蒙古包为台,为居住在沙漠深处的牧民们送上了一道道丰富的精神食粮。

  屋外细雨淋淋,屋内气氛和谐而热烈。在努日盖嘎查查干扣老人的蒙古包内,一首首歌颂祖国歌颂党的歌曲,一个个传递着幸福生活的舞蹈,让查干扣老人流出激动的眼泪。“乌兰牧骑是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是我们农牧民最喜欢的演出队。”

  离开查干扣老人家,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又沿着沙漠驱车赶往几百公里的巴丹吉林嘎查。

  到了巴丹吉林嘎查已是傍晚6时许,淅沥的细雨已停。听说乌兰牧骑来演出,牧民们早早等候在门口。乌兰牧骑队员下车后不顾旅途的劳累,立即悬挂起“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阿拉善右旗法治乌兰牧骑”的横幅投入工作。演出在马头琴演奏的《万马奔腾》中拉开帷幕。

  “乌兰牧骑的演出是我们牧民们最爱看的,他们的演出贴近我们的生活,很接地气,许多节目都反映了我们牧民的生活,我特别爱看他们的演出。”观看演出的牧民敖其尔兴奋地说。

  据了解,阿拉善右旗乌兰牧骑自1963年成立以来,他们满怀对党和人民的深情,深深扎根基层沃土,以蓝天为幕,大地为台,在7.3万平方公里的阿右旗大地上放歌驰骋,走遍浩瀚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角角落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红色文艺轻骑兵的职责使命,为牧民送歌献舞,带去欢声笑语,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

  “总书记给乌兰牧骑的回信极大地鼓舞了我们大漠广大文艺工作者,这是党中央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当下工作的鞭策和激励。”阿拉善右旗乌兰牧骑队长红旗对记者说:“回信一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扎实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紧扣群众需要,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优秀文艺节目;并通过以‘扎根大漠、心系群众、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实际行动,下基层、到牧户、走边防、上哨卡进行下乡演出120多场,把优秀文艺节目带到大漠的每个角落。”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内蒙古·法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中国·综合
   第09版:世界·综合
   第10版:中国·关注
   第11版:娱乐汇
   第12版:教育
   第13版:新报小记者·习作
   第14版:健康
   第15版:汇生活
   第16版:劲爆体坛
“绝不让贫困户出现返贫现象”
“把优秀文艺节目带到大漠深处”
血染的红军利剑——钟纬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