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首府166名文物保护员收到防寒服

  新报讯(记者  郝儒冰  辛永红)  12月21日,呼和浩特市文物保护员防寒服发放仪式在赛罕区榆林镇东干丈村战国赵北长城工作站召开,166名基层文物保护者收到防寒服。

  每天徒步近万步,以双脚丈量丰州故城的角角落落,用双眼观察丰州故城的地物变化……60岁的武戊戌是赛罕区巴彦镇五路村村党支部副书记,是丰州城遗址的文保员。“我的家就住在丰洲故城遗址旁边,从小在遗址上玩耍生活了一辈子,为家乡能有这样历史悠久的古城感到自豪。”武戊戌告诉记者,前些年只要看到有人到遗址探寻,自己就要上前问一问,生怕他们破坏了地下文物,2015年他成为一名正式的文物保护员,对于这份职责就倾注了更多的使命感。

  “文物保护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特别是呼和浩特市的长城、古遗址分布点多面广,使得文物保护工作难度较大。特别是冬季气候寒冷,给基层文物巡查带来很多困难。”赛罕区文化体育和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朱珠告诉记者,目前,全市聘用文物保护员166名,完成了14个长城保护工作站的建设,为保障保护人员的冬季正常工作,避免冻伤,局里申请了专项经费,为这些保护员制作冬季防寒服,用于保障聘用人员的冬季防寒工作。

  当日,呼和浩特市文化体育和广播电影电视局,向全市的旗县区文物保护员、基层一线文物保护工作者发放防寒服166套,赛罕区乌兰牧骑还献上了文物保护宣传慰问演出“走进长城村东干丈”,让在场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和村民们大饱眼福。

  根据国家公布的长城资源调查数据,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长城遗存时代最多的地区。境内现存有战国、秦、汉、北魏、西夏、金、明等历代长城,长度达641.5公里,单体建筑及相关遗存约1096处,分布于新城区、回民区、赛罕区、武川县、土默特左旗、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7个旗县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新报热线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内蒙古·足球
   第07版:要闻
   第08版:专题
   第10版:中国·综合/广告
   第11版:世界·综合
   第12版:娱乐汇/广告
   第13版:中国·关注
   第14版:声音
   第15版:广告
   第16版:劲爆体坛
我区首个5G网络试验站正式开通
冬至一起“数九九”
世纪四路天然气泄漏管道已修复
高山敦煌壁画艺术作品展开展
本报孕味风采人气奖评选结果揭晓 18位孕妈上榜
首府166名文物保护员收到防寒服
“青城杯”全民电竞实力赛决赛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