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在河套灌区水量调度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实时监测河套灌区各输水渠道的水情信息统计数据。在这面由117块液晶显示屏组成的数据墙上,可以实时看到全灌区所有节制闸、分水闸的上下游水位、闸门开启高度等数字和视频信息。
内蒙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信息化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徐宏伟介绍说,通讯传输、信息采集、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设施主要是支撑水量调度中心几大业务应用系统,包括灌溉水量调度、排水调度,还有工程管理等等,实际上目标很明确,就是解决生产管理一线的问题。各输水渠道站点的信息化装置是形成这一整套智能监测系统的基础。河套灌区地势平坦,属于自流灌溉地区,渠道纵向落差小、流速慢、泥沙量大,实现自动化测流是困扰灌区几十年的技术难题。
据了解,徐宏伟带领他的信息建设团队针对灌区的水流特点和工程现状,今年探索出新的自动化测流技术和设备,形成了一系列自动测流方案,来满足灌区信息化自动在线采集的需求。这套系统可以通过安装采集电磁流速传感器、雷达水位计等设备,实时获得输水渠道的现场数据,采集耗时也从原来的一到两小时缩短到几秒钟,而且可以连续采集。
河套灌区东西跨度约300公里,前端的采集系统只是灌区信息化的“耳目”,还需要传输的“神经”和决策分析的“大脑”。目前,河套灌区用无线专网升级改造了自己的行业专网,让“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形成灌区完善的“神经网络”。今年,河套灌区还建立了需水分析、来水预测和动态配水等优化调度模型,为灌区水资源科学调配安装智慧大脑,大大降低了基层的劳动强度,并增强了管理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