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碎片》里记录着乡村过去几十年发生的大事小情、人情世故,以及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像一本你来我往的账本。只是这账本是苏良内存实销的
薄录。无关他人的盈余赊欠,仅在于自我确认和梳理。作者的情感流露亦是很冷静节制的。
“父亲早早地故去了。多年之后,我才明白了父亲的沉默,那乡亲当时是炙手可热的贫下中农呀。而现在我才明白,父亲和乡亲,他们原本是一些无怨无仇的乡里乡亲呀。”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心里都有看不见的沟壑横着。为了活下去,人与动物的距离能有多远呢?人也好,动物也罢,饥饿寒冷相逼而死。其实,人与动植物相依为命,相依相存。如今,农村的生态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苏良笔下的乡村里的人和事给我的感觉却是沉重的,尽管他的笔墨如此简洁、清淡,丝毫不浓墨重彩。纵是如此,读来仍撞击着人的心扉,隐隐的疼。无论是《口风》中的羊换爹为吃一顿羊肉而不得,还是《儿行千里》中的七奶奶盼儿归,却终未见;《母之爱》里的八奶奶为儿健康长寿选择了自杀……这些普通人的苦难人生,在苏良不动声色的讲述里呈现出了人情冷暖、世相百态。人的私心、贪婪里有一种悲辛的滋味攫取着读者的心。
相声里的抖包袱处常常让人忍俊不禁的笑出声来,在苏良抖开的包袱面前却让你觉出现实的荒诞和讽刺。他的讽刺带着辛辣戳人心窝。他每每匠心独运,在小说的行文和结尾处产生对比效果,让故事情节悲喜交织,读来让人潸然泪下。他对村人始终怀有同情悲悯之心。
旧人。旧事。记忆里贮存的乡村风俗,几千年来的农业文化固守下来的传统思想,养儿防老;又比如那些迷信思想,父母的福寿太大了会压住儿女寿数等等。诸如一条条锁链抑或绳子,套在人们的脖子上,捆绑住人们的手脚。戕害自己也害他人。善良,麻木,愚钝的乡亲们机械地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苏良在他的笔记小说里塑造了八奶奶这个典型,告诉我们生命的可贵,人的寿数岂能是他人能防抑或代替的。
苏良记录的乡村不是诗意的。他不描写鸟语花香,世外桃源般的村庄。恰恰相反,他是写实的。他是进入生命腹地的关切。他写的乡村里最重要的是人,关乎亲情和乡情。他写人隐秘的欲念和由此而来的纷争。这些村庄里发生的故事正在遗失,被历史的洪流湮灭。大量的农民进城和乡村集中城镇化导致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了改变。而苏良是一个有心人,他把贮存在记忆里的故事一点一点搬运到了纸上。白纸黑字,保存了下来,这份乡土记忆是可以当作一段历史的缩影来了解的。文/李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