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文兵的心愿

  张文兵正在打扫猪舍
  文/李美霞

  不幸的家庭,常常有着一万种不幸的表情。家庭的不幸,生活的艰辛,让张文兵犹豫过、彷徨过。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承诺和践行,让他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时刻感受到前行的力量……

  家庭接连遭遇变故

  张文兵是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泊江海镇海子湾人。家庭的不幸,还得从他的两个哥哥相继意外离去说起。

  1993年,张文兵的大哥在一次车祸中意外丧生。顶梁柱一倒下,本已四壁漏风的生活也瞬间坍塌。只是没有想到,这样的人生惨剧在2008年再次降临,张文兵的二哥也因意外撒手人寰。这一年,张文兵32岁,还没有娶妻成家。为了双亲,张文兵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他知道,自己是二老的精神支柱和所有希望。

  “张家以后的日子是苦是甜,都由我说了算了。”张文兵的二哥去世前背着两万块钱的饥荒,他一咬牙将欠债背到自己身上。为了还债,更为了离开这个伤心之地,张文兵带着二老离开村子来到东胜区,暂时离开了世代生存的田园。

  靠着一辆残破的三轮车,张文兵融入到城市建设的洪流中,凭借着骨子里流淌的吃苦耐劳秉性,开始了讨生计的日子。他年近60岁的母亲也在环卫局找到了营生,一把扫帚一条街,披星戴月清扫人生。

  母亲手里挥舞的扫帚,成了张文兵敲开致富之门的一把钥匙。

  2010年,张文兵开始了贩卖扫帚的小生意。说他的生意小,一来是规模小,受手里资金限制一次只有千余把的数量;二来是利润小,整把贩卖,自己只是中间商,所以利润并不大。但一家人还是一点点还清了债务,开始了手里有活钱心里有指望的生活。张文兵也娶了妻,多年笼罩在父母脸上的阴霾一点点散去。

  可在2009年,张文兵的父亲患胃癌,已是晚期,巨额的医药费和陪护开销、吃喝租房,使他手里的钱不但花得精光,还欠下十五六万的外债。

  2012年,父亲离世,这个家因病再次致贫。张文兵只好带着母亲和妻子回到了海子湾。

  春风相扶脱贫路

  就在张文兵万般困顿、生活无望的时候,精准脱贫的春风率先吹拂到他死水一潭的生活里,吹拂到他破败不堪的屋檐下。张文兵所在的海子湾村响应号召,积极推动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当年,全村识别建档立卡户共2户6人,张文兵就在其中。从此,张文兵一家成了有政策依靠、有人帮扶的“幸福”人。

  贺海云在上任东胜区委宣传部部长的第二天,就来到张文兵的家里。在促膝长谈中,贺海云为他指出了“以种促养”的发展方向。

  这一年,张文兵一面埋头种植玉米葵花土豆,一面精心饲养东胜区扶贫办送给他的3头猪和30只鸡。他按照“以种促养”思路,用自产自销的方式降低喂养成本,增加养殖收入。

  张文兵还是个出色的油漆工和电工,农闲时,他就外出打点零工。年底,张文兵家的猪出栏,鸡出窝,土豆出坡,贺海云帮助协调出售,价格竟高于市场价格。如此一来,加上张文兵零七碎八的打工收入,一家的年收入从2015年的人均1717元,增加到人均12095元,增长了近10倍。

  2016年,张文兵享受到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交了25000元房款之后,领到了东胜区罕台庙润泽南苑小区的楼房钥匙。

  年底,手头有了钱,张文兵乐滋滋地往新房里跑。他自己铺地、打柜子、接电线,装修起了新楼房。在饮水、取暖、太阳能全部到位后,一家人喜气洋洋地搬了进去,在新房里过了苦乐年华中的第一个有滋有味的新年。

  也在这一年,张文兵退出贫困户,成为脱贫不脱政策的巩固户,继续享受“扶上马送一程”的帮扶待遇。

  2017年,张文兵养了5头猪。扶贫办送过来的15000元产业发展资金,让他没有了后顾之忧。

  张文兵不善言辞,心里有万千感激的话却没有说出口。但他知道,脚踏实地跟着国家的精准脱贫政策走,自己会早一点脱贫并致富。

  驻村工作队来了

  2018年,张文兵承担了居住小区的垃圾清运工作,每个月增加了3200元的收入。

  就在这一年,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鄂尔多斯市成立包联驻村工作领导小组,选派2512名优秀党员干部进驻村庄开展包联驻村工作。当年3月,由鄂尔多斯市水投集团、东胜区工信和科技局共同组成的三人组包联驻村工作队进驻海子湾村。

  驻村工作队率先来到张文兵家,针对他家的养殖情况进行商讨,鼓励他扩大养殖业。这一年,张文兵养殖了8头猪。三个驻村干部身后是强大的扶贫集体,水投集团、工信局不仅派干部脱产驻村,更想方设法帮助张文兵和村民们拓宽种植收入渠道,从提供种子到提高亩产,再到打通销售渠道,一条龙服务,一条龙帮扶。

  在包联驻村工作队的引导下,包括张文兵在内的村民们迅速将“以种辅养”的思想观念和做法转变为“种养同发展同创收”。甜玉米的种植,成为丰富和开拓海子湾村民单一种植结构的另一个出口,村民逐渐将种植粮食作物转变为种植饲料和经济作物。

  扶贫,更要扶智、扶志。

  驻村干部在得知张文兵有编扫帚的手艺之后,鼓励他捡起老本行再创业,提升内生动力,更好地稳固脱贫成果。工作队四下奔波为他寻找销路,为他拓宽致富之路。

  这一次,张文兵决定省略贩卖扫帚的中间环节,自己购买原材料。竹芨是从准格尔旗购买的,扫帚把子三分靠买七分靠回收,成本降低了,但质量丝毫不受影响。因为他的扫帚结实耐用,环卫局将一把扫帚的收购价格又提升了五块钱。

  “这是国家明着照顾我,帮扶我了。”张文兵十分感动。

  2019年底,正赶上猪肉涨价。张文兵养了7头猪,一斤均价25块钱还供不应求。这一年,光是养猪一项他就挣了6万多。自从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落地入户以来,张文兵家的年人均纯收入稳固在万元以上,到2019年达到24482元。

  绿色养殖计划

  2019年初,头脑活起来的张文兵准备建一个小型养殖场,自己培养种猪、仔猪,然后卖给乡亲们。他省却猪仔贩卖的中间环节,达到成本更低、服务更快捷的效果。

  工作队全力支持张文兵扩大养殖规模,并把他作为绿色养殖户试点推动全村养猪产业的发展。

  说起规模养猪,张文兵兴致勃勃地描绘起他的绿色养殖计划:

  “我养殖的猪是传统技术加了自己创新的慢养型粮食绿色猪,分三轮养殖。第一轮: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用黄豆、黑豆、葵花炒出来磨碎喂猪,炒出的油脂能迅速让猪长膘;第二轮:用夏天丰富的新鲜蔬菜和作物喂养,保持猪肉的水分和新鲜嫩滑,改善肉的口感;第三轮:秋天把土豆煮了跟玉米面和起来,保证每头猪能长好膘。”

  张文兵所说的慢养是多慢呢?“8个月吧,比喂玉米、麸子面等饲料4个月就出栏的养猪方法慢了一倍时间,也搭进去许多饲料,但这样喂养的猪肉没有任何添加剂,比快养的猪更鲜嫩,更有市场。”

  工作队队员联系了一家大型超市,专门销售包括张文兵在内的海子湾村所有农户的农村猪肉、绿色菜。众力共推,将张文兵的慢养型绿色粮食猪推上市场,打造出属于他自己的品牌。

  至于养殖场养殖供应的猪,乡亲们早已翘首以盼。他们不光是盼望张文兵早日为他们输送仔猪种猪,更多的是乡亲们早已把张文兵当作了致富路上的行动榜样。张文兵一家的迅速脱贫,为村里其他农户带来的是大踏步前进的信心与勇气,也进一步激发了全体村民紧跟国家脱贫政策、依靠勤劳不断致富的内生动力。

  幸福大道上的心声

  3年来,张文兵在包联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腰杆一天比一天硬了起来。不光是他的生活有了巨大变化,整个海子湾村也在大步迈向生机勃勃的康庄大道。

  “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张文兵还继续享受着国家脱贫攻坚的各种利好政策。

  包联驻村干部早早地开始和张文兵规划今年的种植项目与计划了。他们帮助张文兵在种植甜糯玉米的基础上,增加藜麦种植项目。他们还帮助张文兵以及海子湾村的几家农户对接申请东胜区金融办发放的春季扶贫贷款。这是东胜区金融办又一次为张文兵以及乡亲们在春耕之前带来资金保障,且免担保、免抵押、免利息。

  桌子的另一头,张文兵正工工整整填写表格,他在贷款用途一栏中认真地写下“养猪”二字。

  张文兵说,他就在眼前的这些空地里“捡金豆”。春耕即将开始时,他替农户们把留在一块地一块地里的玉米根茬刨出来,虽然费用很低,但是张文兵并不介意。“反正我也闲不住,农村人有的是力气,这么干着活儿,心里就充实了,也满足了。”他笑了。

  张文兵的院门口,贴着这样一副对联:发愤图强共圆美丽中国梦,勤俭持家合唱脱贫致富歌。

  这不仅是张文兵的心愿,也是海子湾村全体村民,更是全国所有被精准脱贫政策福泽着、即将走上幸福大道的人们的共同心声。当然,这也是为这项伟大事业努力奋斗着的所有人最大的心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都市
   第04版:新报热线
   第05版:特别报道/法治
   第06版:公益广告
   第07版:要闻
   第08版:纪实文学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世界·综合
   第11版:中国·关注
   第12版:文化看点
   第13版:汇生活
   第14版:声音/广告
   第15版:娱乐汇
   第16版:劲爆体坛
张文兵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