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人穿衣的讲究

  在现代,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衣服的款式和颜色,可以随心所欲地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漫步大街小巷。然而,在古代,衣服却不能随便穿,关于衣服的颜色、花纹、长短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是穿“错”了,轻则被打板子,重则被砍头。对此,现在的人一定觉得不可思议,不就一件衣服,有这么夸张吗?事实的确如此,因为在古代,衣着不仅仅是遮掩身体和保暖的工具,更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标志和象征。也就是说,皇帝穿什么,大臣穿什么,百姓穿什么,界限分明,不得僭越。

  从衣服的颜色来说,达官贵人一般穿金、黄、红、紫等色彩艳丽的衣服,所谓“衣锦还乡”就是这样来的。而平民百姓则只能穿青、蓝、黑、白等色彩单一灰暗的衣服。汉代曾有“散民不敢服杂彩”的规定,没有取得功名的人多穿白衣,于是“白衣”便成为当时平民的代名词。至于官员的服装颜色则是以品级来定的,以唐朝为例,三品以上官员穿紫色衣服;四品官员穿深红色衣服;五品官员穿浅红色衣服;六品官员为深绿色衣服;七品官员穿浅绿色衣服;八品官员穿深青色衣服;九品官员穿浅青色衣服。

  至于皇族使用的衣服颜色则更为讲究。由于秦人崇尚黑色,帝王的正装都为黑色。秦灭亡以后,代表着尊贵的黑色渐渐地被黄色所取代。按照我国阴阳五行的说法,黄色代表土地的颜色,穿黄色的衣服象征着占有土地,是天下的主宰者,于是,黄衣就成了帝王的专属。通常情况下,只有皇帝才能穿黄色的衣服。不过,唐时,地位较高的宦官也可以穿黄衣,如白居易在《卖炭翁》中所写“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除此之外,有功的大臣也可以穿黄衣。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某人立了大功,受到皇帝的特别嘉奖,即被授予黄马褂一件。得到皇帝赏赐的黄马褂,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不过,即便如此,也没几个人敢随随便便就穿着黄马褂跑到外面去。

  从衣服的材质来看,统治阶级与平民也有很大差别。古人穿的衣料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丝织品,旧时称为“帛”,其种类非常繁多,如绫、罗、绸、缎、锦、纨、绡、绢、缟、素、缣、绮等。这类材质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穿,正如宋朝诗人张俞在《蚕妇》中写的那样:“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另一类是麻葛织品,即:麻布和葛布,为普通老百姓所穿,因此,“布衣”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

  此外,关于衣服的花纹也十分有讲究。唐时,七品以上官员的服装可配花纹绫;五品以上官员的服装可配雕、鹘、鱼、雁、花草等图案。《唐会要·舆服》载:“诸王饰盘龙及鹿,宰相饰凤池,尚书饰雁,左右卫将军饰麒麟,左右武卫饰虎,左右鹰扬卫饰鹰,左右千牛卫饰牛,左右豹韬卫饰豹,左右玉钤卫饰鹘,左右监门卫饰狮,左右金吾卫饰豸,都督、刺史饰山形纹。”由此可见,服饰上的图案绝不可以随便绘绣,尤其是天子使用的龙纹,如果有人胆敢穿上绘有龙纹的衣服,那就是大逆不道!很可能被诛灭九族,后果很严重。

  (据《西安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特别策划
   第05版:特别策划
   第06版:公益广告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健康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世界·关注
   第11版:中国·关注
   第12版:文化看点
   第13版:科学发现
   第14版:声音/广告
   第15版:娱乐汇
   第16版:劲爆体坛
文人墨客笔下的白露秋景
古人穿衣的讲究
珐琅彩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