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珐琅彩花钱

  许多年前,笔者收藏了一枚清代珐琅彩钱形态器物,经过一番研究得知是清代珐琅彩花钱。后来又在藏友家里见到几枚清代珐琅彩花钱,其中有一枚为清代银胎珐琅彩“刘海戏金蟾背长命百岁”花钱,应为宫钱,存世量极少。

  为何说它少见呢?花钱并非流通钱,它只具有钱币的形态。在古代,开炉、镇库、馈赠、犒赏、祝福等,都要铸钱,明清花钱发展达了鼎盛时期,皇宫内也开始铸造花钱。这种珐琅彩“钱”是宫廷里专供某种需要的时候所用,如辟邪品、纪念品等,以“吉语钱”最普遍,如“长命富贵”“福德长寿”“加官进禄”“天下太平”等。珐琅彩花钱以康熙、雍正、乾隆朝为多,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到了民国时期还有制作,不过民国的珐琅彩花钱远不如清代的漂亮,远不如清代的收藏投资价值高。

  珐琅彩花钱使用紫铜制胎,其色彩亮丽,人物生动,体现出厚重坚实,珐琅彩书法笔画复杂,用铜丝表现笔画的纹路技术要求很高,弯曲度稍不准确,作品就会变形。在花纹中填充釉料时,如掌握不好,釉料或无光泽立体之感,或外溢造成板面不清楚。康熙朝使用的画珐琅原料为西洋进口料,雍正朝自行研制珐琅料。珐琅彩花钱绘画题材多为寓意深刻的芙蓉鸳鸯、灵芝水仙、锦鸡牡丹、梅兰竹菊等画面。可想而知,一枚钱的诞生格外不易。

  珐琅彩花钱以其很高的艺术价值,丰富吉祥的内涵,同古钱币千丝万缕的关系,成为我国古代民俗文物中的一个独特的板块。珐琅彩花钱中的文字图案千姿百态,各具姿容,有人称花钱为古代“铜版画”,的确,其丰富的内容,是清代民俗民风的缩影。(据《西安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特别策划
   第05版:特别策划
   第06版:公益广告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健康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世界·关注
   第11版:中国·关注
   第12版:文化看点
   第13版:科学发现
   第14版:声音/广告
   第15版:娱乐汇
   第16版:劲爆体坛
文人墨客笔下的白露秋景
古人穿衣的讲究
珐琅彩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