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57棵古树有了二代“身份证”

  挂牌
  为加强对古树名木和古树群的监管和保护,日前,呼和浩特市对辖区内的157棵古树名木进行了挂牌保护。

  古树名木被称为“活文物”“活化石”,是城市和乡村的记忆。为了让历史文脉“枝繁叶茂”,从7月21日开始到10月底,呼和浩特市对157棵古树开展抢救性保护与复壮工作,按照“一树一档、一树一策”的原则,对它们重新挂牌,新的保护牌上增加了二维码,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快速跟踪了解古树名木的所有信息。

  10月11日,记者跟随新城区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先后来到固伦恪靖公主府和讨思浩村,对这里的多棵古树进行了挂牌保护。在公主府,一棵树龄约200年的古榆树历经风雨仍然枝繁叶茂,其树干粗壮,两人都合抱不住。新挂的保护牌上详细标注了被保护树木的树种、编号、保护等级、科属、树龄、日期等信息。记者用手机扫描保护牌上的二维码,这棵古树的基本信息、位置、形态属性、生长条件、管护单位、以及有关古树的故事一目了然。新城区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古树上的编号由11位数字组成,分别代表所在省份、盟市、旗县区以及具体位置的代码,就像居民的身份证一样具有个体的独一无二性。

  当天11时许,记者一行来到讨思浩村,多名园林工人正在对两棵古榆树进行围栏保护和枯枝清理。两棵古榆相伴百年,树干粗糙,表面凹凸不平。据新城区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古榆树龄230多年,由于长年遭受风雨侵蚀和虫害,古榆树局部坏死的干皮腐朽成为脸盆一样大的孔洞,有些枝丫已经枯死。为了防止“病灶”继续扩大,园林部门对该树树体进行了防腐填充修补、树体支撑加固等,并对修补后的树洞进行了仿真树体的粘贴。

  据了解,呼和浩特市共有散生古树157株,古树群10处(有古树14098株),以杨树、榆树、松柏、杏树居多;按树龄划分,有一级古树18株(500年以上),二级古树37株(300~499年),其余为三级古树(100~299年),主要分布在庙宇、古建筑、村落、山区等地。

  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王利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新报热线
   第05版:特别策划
   第06版:公益广告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的节日
   第08版:健康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世界·综合
   第11版:广告
   第12版:钩沉
   第13版:科学发现
   第14版:声音
   第15版:娱乐汇
   第16版:劲爆体坛
8小时21分,呼和浩特到西安!
157棵古树有了二代“身份证”
朵兰酒店已将超时服务费退还消费者
内蒙古体育馆重阳节向老年人免费开放
新华广场地下空间等5宗用地挂牌出让
青岛与青城合作签约共谋文旅发展
今年呼和浩特初霜日较常年同期偏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