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早上5点钟,新宝拉格镇的诺明塔拉奶制品手工坊,店主乌力吉正准备制作奶豆腐。从牧区送来的新鲜牛奶,被静置48小时,自然发酵。当PH值达到4.6时,出现了凝乳现象。用文火加热,手工脱脂,不断搅拌,将凝乳块放进纱布,用力挤出乳清后倒入模具中,鲜嫩软糯的奶豆腐就制作完成了。
乌力吉的手工作坊有些特别,380平方米的区域里,生产车间位于厂房中部, 其他功能室分布于四周,这样的布局使得原料、半成品的运输距离最短,避免生产过程中发生交叉污染。安全卫生的生产条件,是生产高品质产品的必要条件。
有制作奶制品好手艺的乌力吉,2004年成立了自己的手工坊。如今,手工坊日加工鲜奶达到2000公斤,可生产奶酪、嚼克、黄油、奶皮等20余种奶制品,特别是其独创的水果味奶豆腐和水果味图德深受消费者青睐,在各级奶制品评比中屡次获奖。
目前,乌力吉的奶制品手工坊已注册“诺明塔拉”奶制品商标,并通过电商渠道,将产品销往区内各地及新疆、甘肃、山西、河北等省市,年销售额达到300万元,年利润达45万元。
乌力吉家所在的锡林郭勒盟镶黄旗,被誉为“奶酪小镇”,是全国唯一的牧区综合改革实验区。历史上,镶黄旗因供应清朝皇室奶食品、肉食品而被称为“皇家牧场”,当地奶制品有着“宫廷奶食”之称。近年来,镶黄旗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将传统奶制品产业作为重要富民产业来重点培育,提出了“五位一体”(奶牛养殖、产品加工、市场营销、品牌打造、文化旅游)、“四个统一”(统一商标、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营销)、“两种模式”(手工坊联合经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和“一个品牌”(锡林郭勒奶酪)的产业发展思路,推进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如今,镶黄旗依托“互联网+传统奶酪”模式,实现了奶酪产业转型升级,在保留地方特色的基础上,逐步适应大众口味,走向全国市场。其主打的“锡林郭勒奶酪”品牌,采取“合作化经营、规模化养殖、标准化饲养、集中挤奶、统一销售”的合作模式,确保传统奶制品产业规范有序。
目前,在镶黄旗传统奶制品产业园,已有21家传统奶制品手工坊入驻,年加工鲜奶量4000吨,带动60余人就业。今年,全旗持证手工坊达到172户,带动着近亿元的年产值。
一滴牛奶,承载一方文化;一块奶酪,带动一地经济。昔日的宫廷美食,承载悠久的历史底蕴,成为草原文化的靓丽代言,走进五湖四海的各族家庭,与现代生活水乳交融。
文/草原全媒·北方新报首席记者 查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