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教师节遇上中秋节……

  王冬梅带着学生们读书
  袁翠娥上剪纸课
  刘玉敏给大山里的孩子们带去安全课
  王丽婷讲述两代人教书育人的故事
  文森特和维尼尔爱上呼和浩特
  9月10日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这一天恰好也是第38个教师节,这是本世纪以来中秋节与教师节的首次重逢。记者近日采访了呼和浩特市多位教师,倾听他们关于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故事。

  两节相遇  王冬梅难得给自己放个假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9月6日,在新城区北垣小学三年级(3)班,王冬梅老师正带着孩子们一起朗读课文。

  1998年毕业后,王冬梅被分配到北垣小学任教,一干就是25年,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都深耕在这个学校的三尺讲台。从教25年来,先后获得过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班主任、呼和浩特市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多项荣誉。

  王冬梅不仅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更深爱着自己的学生。初次走上讲台那年她才18岁,带的第一届学生和她相差11岁。她和学生们亦师亦友,多年后依旧保持着密切联系。如今,她曾经带过的学生也来到学校,成为她的同事。王冬梅至今还记得,第一届学生初三毕业后回来看望她,一起聊学习,聊生活,聊理想……傍晚时分,她坐在操场上看男生们打篮球,分别时,一帮男生执意要送她回家,他们走了很长一段路,那是唯一一次不是被男朋友送回家的经历,内心却充盈着满满的幸福。

  在王冬梅看来,世界上有两种职业特别要靠良心,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教师。王冬梅常把学生的作业带回家批改,每当这时,女儿总是问她:妈妈,你那么认真干啥?”王冬梅对女儿说,教师是育人的工作,不能像其他工作,产品不合格可以回炉重造,教书育人没有这个机会,必须认真,必须一次成功。

  今年教师节和中秋节相遇,王冬梅难得给自己放个假,“这个日子确实值得纪念,喜上加喜,可又和我度过的每个教师节一样平凡。陪陪孩子,陪陪家人,也希望我的同行们每天都能像教师节一样快乐。”王冬梅说。

  一家两代5位老师共团圆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这是土左旗民族中学王丽婷老师最喜欢的一首歌,这首歌也诉说着一家两代人教书育人的故事。

  王丽婷一家两代有5人是教师,父亲、公公、婆婆、丈夫和她都在三尺讲台默默耕耘。王丽婷的父亲早年是一名乡村老师,一辈子扎根乡村,为学生们传道解惑,父亲在灯下伏案备课的身影给王丽婷的儿时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也在她心中种下了一个教师梦。大学毕业后,王丽婷成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民族中学的一名人民教师。那时候她就在三尺讲台许下心愿:要把青春、热情和全部精力奉献给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在我心中没有差生,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这是王丽婷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热爱、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尽可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积极学习钻研,向父辈们学习,探索适合班级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送进理想的大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几年来,王丽婷先后荣获“呼和浩特市首届教师技能大赛三等奖”“中学化学学科教学能手”“土默特左旗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每一份荣誉背后都倾注着她对教育事业全部的热爱。

  今年9月10日,王丽婷将迎来她的第14个教师节。“我爸爸和公公、婆婆都已经退休了,我在土默特左旗民族中学任教,老公在呼和浩特市金川一所民办学校任教,两人常年两地分居。今年教师节罕见地与中秋节相遇,我们难得可以一起回家和父母团圆,共同庆祝教师节!”9月7日,王丽婷笑着对记者说。

  外教兄弟:在菲律宾一块月饼要150元

  “说实话,我们兄弟俩当时没想过会扎根在呼和浩特,工作、生活、成家,这份缘真的很奇妙!”9月6日,菲律宾外教文森特(Depa Vincent Pelle)对记者说。

  2008年,文森特来到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任教,一干就是15年。2012年年底,在文森特的游说下,弟弟维尼尔(Depa Vernil Pelle)也来到呼和浩特,成为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的一名外教。“刚来时出门逛街、坐车都不方便。短短几年,这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地铁通到家门口,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文森特说起呼和浩特的变化格外激动。如今,文森特和弟弟维尼尔早已经爱上呼和浩特,融入进这座城市。闲暇之余,文森特和弟弟喜欢和家人骑着单车穿梭在呼和浩特大街小巷,感受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白塔、大召、小召……哪里的景色最美,哪里的美食最好吃,他们都能如数家珍。

  维尼尔比哥哥小10岁,在他的印象中,在菲律宾也过中国新年和中秋节,过节时非常热闹,锣鼓喧天、舞龙舞狮,八月十五赏月吃月饼,不过,月饼在当地很贵,一块月饼折合人民币要150元。“因为疫情原因,我们已经3年没有回国了,非常想念爸爸妈妈。今年中秋节和教师节正好在同一天,我们到时会和爸爸妈妈微信视频,送出节日的祝福。”维尼尔说。

  袁翠娥:剪纸团花寓意团团圆圆

  “民间剪纸中的圆形造型有很多种,比如有圆形组合纹样、圆形人物纹样等,它们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表现为对圆满之圆,团圆之圆等的体现……”9月6日,在玉泉区恒昌店巷小学五里营校区,袁翠娥老师在学校开设的剪纸课上,正带着学生们以“团团圆圆”为主题,开展迎中秋剪纸活动。通过老师讲解团花的寓意——团团圆圆,学生学习折、剪团花的方法,让他们既了解了剪纸团花和中秋的关系,又锻炼动手实践的能力。

  袁翠娥是玉泉区恒昌店巷小学五里营校区的美术老师,从2017年学校开设剪纸课以来,剪纸团花一直是剪纸课的必上课程。

  “因为对孩子们来说,团花容易上手,好操作,出效果。我每教一届学生,剪团花肯定作为基础要教给孩子们,他们剪出各种各样造型精美的团花,既增加学习剪纸的兴趣,又继承和弘扬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袁翠娥对记者说,她最初接触剪纸还是孩提时代姑姑剪的纸窗花: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能剪出栩栩如生的蝴蝶、小鸟等动物,令她惊奇的同时也对剪纸产生了浓厚兴趣。长大后,袁翠娥以美术专业考上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美术老师。期间有幸遇到一位剪纸老师,她再次接触到这门传统艺术,决定结合自己的美术专业所学知识,把剪纸发扬光大。2017年,学校开设校本课,袁翠娥选择了剪纸,从简单的团花和对称形图案开始,她一边教学一边通过观看视频、收集不同的剪纸作品等方法自学。一有时间还去找剪纸老艺人学艺取经,日积月累,剪纸技术越来越娴熟,还带着学生们参加很多剪纸活动,获得多项荣誉。

  “今年是我的第7个教师节,教师节难得和中秋节在同一天,我可以好好放个假,陪陪家人,过个团圆节了。”袁翠娥说,作为一名教师,她有责任和义务将剪纸这项传统文化继续弘扬传播下去。

  刘玉敏:中秋节组织孩子学做月饼

  “虽然退休了,但是每年教师节还是会收到许多学生的祝福,让我很欣慰。今年教师节恰巧遇上中秋节,在收获节日祝福的同时,我打算在中秋节组织家庭困难的孩子举办学做月饼活动,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中秋节。”对于即将到来的节日,刘玉敏已有打算。

  今年59岁的刘玉敏是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团结小学一名退休教师,自2018年退休后,她全身心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继续发挥余热。亲自组织、参与志愿活动数百场,行程10多万公里,累计志愿服务13000多小时,投入资金10多万元,组织博爱公益学堂300多场、为城市乡村困境儿童实现微心愿1000多个、为孩子们对接到爱心款50多万元……刘玉敏现在是内蒙古红十字仁爱妈妈志愿服务工作队队长。多年来,她用一个个善举温暖着整座城市。

  9月6日,记者见到刘玉敏时,她正准备开车去旗县看望一个贫困生。通过交谈得知,其实她教书时就非常关注单亲家庭的贫困孩子,那时每天下班或是周六日,她免费给这些孩子补课,给孩子们洗脸洗头发,一起吃饭,让孩子们感受到“母亲”的呵护。2014年,为了给予呼和浩特市红十字会博爱寸草心助学项目救助的几百名单亲失依儿童特殊的母爱,红十字仁爱妈妈志愿服务工作队成立了,刘玉敏被任命为队长。从此之后,作为老师、副校长的她奔波于全市九个旗县区,走村入户,遍访救助对象,将母爱播撒到每个孩子的心田。为了更好地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2018年她提出申请,提前5年退休,一心一意做一名志愿者。

  “每当听到孩子们叫一声刘妈妈,我的心里特别温暖。”刘玉敏告诉记者,她和老伴都有退休工资,儿子也结婚生子,家里没有经济负担,除了组织志愿活动外,她还资助着两个大学生、两个高中生、一个初中生,每年每人1000元。“累并快乐着”,刘玉敏用这5个字形容自己现在的生活。她说,退休后比上班还忙,天天不闲着,每天过得很充实,也特别有意义。只要身体允许,她会一直坚持下去。

  杜洋洋:期待以后的教师节是属于自己的节日

  “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教师,高中时的班主任和教练一直是我心中的榜样,希望将来能和他们一样教书育人。大学期间我将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愿望。教师节即将来临,我想对所有的教师说一声‘你们辛苦了’。”今年被内蒙古师范大学录取的杜洋洋对于未来充满信心。他说,以前教师节都会把祝福送给老师,期待以后的教师节是属于自己的节日。今年19岁的杜洋洋家住托克托县双河镇大羊场村,11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选择离开,他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多年来,杜洋洋的爷爷奶奶靠种地为生,收入不高,再加上外债,生活非常困难。幸运的是,杜洋洋在上学期间一直得到爱心人士资助。上高中时正赶上疫情,由于没有智能手机上不了网课,杜洋洋没有抱怨,而是自己坚持学习,他坚信只有学习才能改变命运。付出总会有回报,杜洋洋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

  9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杜洋洋家时,他已经收拾好行李,因为当天有爱心人士开车要送他去学校报道。杜洋洋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开朗、阳光,并没有因家庭情况而自卑。他说:“本来老师建议我报省外的院校,但是我不放心爷爷奶奶,最后选择了内蒙古师范大学,能经常回家看看。爷爷奶奶把我养大不容易,我会好好孝顺他们。唯一遗憾的是,今年中秋节不能陪伴在他们身边,不过我会通过视频电话送上节日祝福。同时,我也想通过《北方新报》感谢多年来关心和资助我的爱心人士,祝愿他们中秋节快乐。”杜洋洋离开家的那一刻,爷爷奶奶不停嘱咐他要照顾好自己,眼里满是泪水。文·摄影/草原全媒·北方新报记者  张巧珍  郑慧英  首席记者  牛天甲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发布
   第03版:城事
   第04版:九州
   第05版:聚焦
   第06版:聚焦
   第07版:文化看点
   第08版:策划
   第10版:环球
   第11版:专题
   第12版:健康
   第13版:风铃
   第14版:声音/广告
   第15版:娱乐
   第16版:体坛
当教师节遇上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