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4日


方便如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公厕建设要数量更要质量

《北方新报》(2017年3月14日) 09版

  文/程绍德

  

  公厕作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正如世界厕所组织发起人杰克·西姆所说:“看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最好去看它的公厕。公厕怎样,城市文明就怎样。”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厕所服务系统的完善与否,也是衡量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同时,公厕也是一种涉及民生的重要设施。然而,明明有内急却找不到厕所,或厕所就在眼前却不愿踏进一步,即使进入公厕也要屏住呼吸,不想在里面多停留一秒钟,这种体验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

  从公共价值上说,公厕与图书馆、博物馆、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地位是等同的,同样需要一种基本的品质与格调。更何况,随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人们对如厕环境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作为政府,能在其他城市设施上大量投资,自然也应该在公厕这个重要的民生设施上多花点钱,多设置一些功能完善的公共厕所。老百姓感觉到如厕环境更好了,更方便舒适了,幸福指数就会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也会随之提高,公厕投入这笔钱花得也有价值。

  

  公厕建设要数量更要质量

  

  文/徐剑锋

  

  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质量包括很多细节,公厕建设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公厕并不在于有多么豪华和时尚,而取决于两点:一是能否满足群众的如厕需求;二是能否符合群众的个性需求,做到如厕干净、舒适。现代文明社会,它给予公众的每一个公共服务和细节,都应该充满尊严、尊重和温情。譬如,厕所该如何设计,性别比、蹲位比该怎样设置,必须置于男女不同的如厕时间和生理需求,以及公共场所的性别构成等之下考量;充分考虑到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障人士等特殊游客如厕要求,母婴厕所、无障碍卫生间、第三卫生间等应多进行创新性的改进和完善,不断加强人性化服务。

  小厕所,大民生,公厕建设和管理得如何,不仅体现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人性化意识,而且也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体现。当下而言,不仅要制订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免费开放的公厕每个环节都有专管之人、每个人都有专管之责;而且要积极探索厕所建养新机制,保障厕所建设和服务质量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