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0日


大车店

《北方新报》(2017年4月10日) 13版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家住在哲里木盟(今通辽市)。老家50里地外有一家大车店,相当于古代的“驿站”,供过往行人车辆停下来“打尖”用的,很是方便。

  这个大车店是一户姓王的人家开的。主人长得很黑,有点像水浒里的李逵,但一笑露出的牙齿还是很白的。大车店有3间土坯房,从一头开门,是典型的农村“口袋房”,里屋两间也是隔着的,靠里边一间是商店,简陋的货架上摆放着烟酒糖茶点心之类的;靠外边一间是一铺土炕,炕上放着一张木桌,木桌上摆着茶壶茶碗。院落很宽敞,门是铁大门,有没有狗我没有印象了,肯定是没有,要是有,我肯定有记忆,因为我最怕狗,每到一陌生地,我首先打听主人有没有狗。

  这个大车店我“打尖”过两回:一回是和王青山赶马车到甘旗卡拉木头往返,一回是大学放寒假我从甘旗卡徒步回老家。那次我背着40斤白面,没赶上班车,徒步走了50里路,汗都湿透了,又渴又饿又累。拖着疲惫的身躯,挪到了大车店。我买了点心,倒了白开水,歇歇脚,很是解渴、解饿、解乏,轻松多了。

  店主人老王说,要过年了,1角钱的过站费免了,不要了!我听了,心里非常高兴。我谢了店主人老王继续赶路了,在路上,觉得有使不完的力气,脚步也轻松多了。

  当下,时代的车轮风驰电掣,大车店也成为了历史。但是存在即是有道理的,大车店这个“驿站”,让人们在旅途中歇歇脚,缓一缓力气再走下去,实在是功不可没。文/白守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