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0日


不起眼的女同学

《北方新报》(2017年4月10日) 13版

  如果没有微信,我也许永远不会再想起我上初中时还有一个叫小衬儿的同学。

  我的初中是在乌海市海勃湾矿务局老石旦中学上的,小衬儿是我的同学。在一个班里,如果要给其他同学留下深刻印象,要不特别拔尖,要不特别落后。这种拔尖和落后,包括成绩上的,长相上的,性格上的,特长上的。要么学习成绩好,像华、战、利、云、萍这种的;要不长得漂亮,像三儿、惠、普、成这种的;要不特别淘,像兵、亮、冬和我这种的;也或者因为形体上的特殊,就像忠的高,九的低,清的瘦,郭的胖;也或者一次意外,比如棉裤掉到厕所里的锋;或者特别另类,比如从巴盟调来,在我们班待了连一个学期都没有的星明,手插大裆裤带着浓浓的巴盟方言声情并茂地唱“那是外婆的澎湖湾”的样子我打死都忘不了。如果以上条件都不具备,那么完了,处于中间的这一层,往往得不到别人注意,时间一长慢慢就会被人淡忘,碰巧有个同桌能记住你算你万幸。小衬儿就是这样一个中间人。于是在初中毕业好长一阶段,我都记不起她来。

  第一次想起小衬儿是在初中同学的十年聚会上。那次聚会全班同学多数都参加了,但小衬儿没来。她如果在场可能不会引起太多同学的关注,但她的不在倒引起大家的注意。于是从知情人嘴里知道,小衬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学,在矿里一个厂子里上了班。之后,又放弃工作去珠海打工。那天大家一下想起了这个极不出众的同学,几个同学在酒精的刺激下情绪冲动,还现场跟她通了电话。电话里小衬也特别激动,问候完老师问同学,表达她的思念之情。之后,小衬的印象再次从我的脑海消失。

  小衬再次从我的视线里出现是班里同学在微信里建群以后。在群里,一些以前没有联系的同学出现了,小衬算是一个活跃分子。也难怪,我们这些在异地漂泊的人更珍惜这个圈子,从这里我们能了解同学之间的信息,找到家乡的温暖。

  小衬在南方,经常晒一些在北方难得见到东西。碰到这些我都礼节性地点一下赞或送一束花。但意识里还是把她当作初中时那个极其普通毫无特色的女同学。

  小衬儿在珠海的一家服装厂工作,偶尔会晒晒工作上的事情。一次她晒出了几款衣服的图片,介绍说这是厂里专门为某名人出国访问订制的款式,同时还配有衣服的主人出国访问时的照片。我吃惊不小,这是想当当的人物啊,看来小衬所在的厂子不简单啊!再后来,又仔细看了小衬的微信,看了她的一些照片,我对小衬开始有了新的认识。从微信里我还看到小衬儿今年还被评为全国纺织工业先进工作者——这应该是纺织业的最高荣誉了吧。对小衬儿的了解我还是不多,就像我对她的名字到现在我还分不清是前鼻音的小衬儿,还是后鼻音的小称儿。我不知道她这些年在珠海有怎样的经历,但从微信里越来越发现小衬的不凡,一个励志故事在我的脑海里逐步形成:在当年国企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一个弱女子毅然放弃国企工作,随着打工潮到南方打工。经过许多年的磨砺,成了这家企业的骨干,最终获得这个行业的最高荣誉。我一下把她跟一些女强人的名字联系起来,阿信、陈小艺(陈小艺主演的《外来妹》扮演的角色名字我忘了,只记得陈小艺的名字),然而,正在我为个故事准备材料构思润色的时候,《乌海日报》已经抢先报道了小衬儿的事迹,而且是一个整版。我们班不起眼的小衬儿在她的家乡一下成了知名人物。而我只能做个马后炮了。

  我也是当年那批打工大军中的一员,知道一个背井离乡的打工者是多么不易,而且坚持这么多年更不容易。当今社会,不缺夸夸其谈的人,但缺少扎扎实实的实干者,而小衬儿是其中的一个。忽然想起一句热词——工匠精神。不忘初心、精益求精,像匠人一样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小衬儿就是这样的人吧!文/杨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