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0日


兴安盟 多种扶贫模式 让22224人脱贫

《内蒙古日报》(2017年1月10日) 09版

本报兴安1月9日电 (记者 胡日查)近年来,兴安盟结合实际、立足优势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对有劳动能力的4.3万贫困人口,创新性地实施了“双扶双带”“菜单帮扶”“托管经营”“合作共赢”等产业扶贫模式,2016年确保22224人脱了贫。

“双扶双带”模式。“双扶”即政府扶持、金融扶持,“双带”即企业带动、合作社带动。兴安盟在落实好384个重点贫困嘎查村“三到村三到户”自治区确定的扶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扶持范围,盟旗两级财政对463个非重点贫困嘎查村各安排50万元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对贫困户全面推广“3带1”“5带2”多户联保、大户联特困户全额担保金融扶贫模式,探索通过保险担保、企业担保、一卡通质押、土地经营权抵押等办法,扩大贫困户贷款覆盖面。2016年新增扶贫贷款10亿元以上。围绕特色种植,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把带动贫困户数量作为申报龙头企业和获取政府扶持项目的重要条件,现已发展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7家。全盟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3万户,带动贫困户2.2万户,年户均收入1.2万元以上。通过政府帮扶、资金援助、扶贫项目支持等方式,把贫困户与合作社捆绑在一起。已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650家,带动贫困户1.2万户,年户均收入1.5万元以上。

“菜单帮扶”模式。针对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人口,实行“政府出单、贫困户点菜、政府买单”的菜单式帮扶模式。扎赉特旗胡尔勒镇浩斯台嘎查贫困户白扎木苏家,新建的猪圈里圆滚滚的藏香猪憨态可掬,这是老白“点单”选择的产业之一,另外还有种植蘑菇和中药材2个扶贫项目。猪仔和蘑菇、药材种子都由政府专项扶贫资金买单,从种养到收获,由当地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提供技术帮助,成熟后全部保底收购。老白高兴地说,“菜单帮扶”让他家有了“吉祥三宝”。

“托管经营”模式。通过实行托管式扶贫,解决贫困户无资金、无技术、无劳动能力的脱困之忧。政府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帮助购置大牲畜或机械设备等,牵线搭桥帮助贫困户将其托管到合作社或企业代养代管,给贫困农户返利分红,实现旱涝保收。

“合作共赢”模式。政府利用扶贫资金、农业发展资金、金融支农资金,引导贫困农户以土地、资金、技术、劳动等要素入股,抱团开展合作经营,提高增收能力和抗风险能力。2016年,全盟土地入股规模达到76万亩,带动贫困人口人均收入4000元以上。协调金融机构为贫困户提供产业扶持贷款,要求贫困户将获得的金融扶贫贷款与合作社、相关企业等进行资本金合作,带动贫困农户年均收入6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