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0日


赤峰市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越来越“硬”

《内蒙古日报》(2017年1月10日) 09版

本报赤峰1月9日电 (记者 徐永升)隆冬时节,寒意逼人,可在克什克腾旗宇宙地镇中心小学新改造的教师宿舍里却温暖如春。这个30平方米的房间里,能看电视、上网,洗澡,“这里的书桌、床、衣柜等家具一应俱全,就像住在家里一样!”刚入职不久的语文教师木其尔说,这样好的居住环境让她扎根基层教书育人的信心更足了。

自2016年7月始,赤峰市实施农村牧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提升工程。包括教师宿舍、学生宿舍、运动场地升级改造及消灭“土灶台、土锅炉、土厕所”等1119个项目,总投资达7.07亿元。目前,整个工程已完成投资3.75亿元,投资完成了5成以上,2200多名教师和5300多名学生搬进新改造的宿舍,近20万学生享受到改造运动场、消灭“三土”设施带来的舒适和方便。

在阿鲁科尔沁旗绍根第二小学,投资180多万元新建近1000多平方米宿舍楼已经完工,孩子们终于实现了一人一床的住宿环境。刚刚搬入新楼的学生郭海颖兴奋地说:“过去,我们在一楼住宿,40人住一个宿舍,空气不好,又拥挤。”不仅是绍根二小,到2016年7月,全市基础教育学校1400多所,在校生近58万人,仍有8700名学生睡在“大通铺”宿舍中。农村中小学提升工程的实施,让像郭海颖一样的孩子们住进了温暖宽敞的宿舍。“新楼的水冲厕所特别方便,省得我们冬天再到室外上旱厕了!”截至2016年12月,全市教师和学生宿舍改造工程项目共开工405个,已竣工234个。

2016年,林西县统部寄宿制小学新建了标准化足球场,孩子们正在新建的场地撒欢儿地追逐奔跑。校长李占臣说:“这个足球场下雨天也可以玩儿,没有那么多尘土,很干净,今年要把5400平方米塑胶跑道全铺完,那就更漂亮了!”到2017年8月底前,该市要在200人以上规模的学校建标准田径场地,按照班额设置相应数量篮球场和排球场,不低于塑胶场地标准;已硬化的田径场地建设标准,不低于塑胶跑道和草坪足球场;其余田径场地建设标准不低于“三合土”场地的标准。

宁城县一肯中乡中心校投资60万元,改造了“土灶台、土锅炉、土厕所”。新建成的锅炉房在这个冬天为孩子送去了温暖。校长郝兆民说:“室内温度基本达到恒温,学生起居更加方便,还防止了煤气中毒、火灾等事故的发生。”目前,全市农村牧区中小学运动场和“三土”改造项目共规划630个,总投资3.5亿元,目前2项工程共开工550个,完成投资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