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9日


花架子·官架子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9日) 10版

架子,是用来放置器物或支撑物体的,如书架、衣架。但其若摆满虚荣和面子,就是花架子;摆上官威和官气,就是官架子。这样的架子并不少见。

自古为官者都把口碑看得很重,功德碑、万民伞往往是对官员为官一任的最好褒奖。四川眉州人杨叔贤,官至郎中,曾讲过这样一个段子:有个新太守上任,当地布置了大规模的欢迎场面,新太守一到,锣鼓喧天,那些演奏的乐人齐声喊:“为报吏民须庆贺,灾星移去福星来!”意为前任鱼肉乡民,新任才是好官,新来的官员上任,百姓必须庆贺,因为灾星已去,福星来临。太守听后大喜。几天后,太守叫来乐人问道:“欢迎我的口号是谁写的?”乐人回答说:“这是本州一直沿用的老规矩,自古以来只有这一首,哪知道是谁写的啊。”(宋·文莹《湘山野录》)

见到恭维话,难免喜上眉梢,若是毫无根据的溜须之词,就是花架子。《官场现形记》中有位胡统领,为了搞些政绩,把村民当土匪剿。事后,又花了3万两银子托人买了把“万民伞”,上报邀功请赏。这种花架子简直就是祸害,有些危言耸听,但现实中还真会有。多年前,央视就曾报道安徽省有个好大喜功的乡镇党委书记,搞了个“四万工程”:万亩黄花菜、万米绿色长廊、万亩蔬菜、万户养鸽。扒了成片农房,把农民赶进窝棚、桥洞里,一住就是一年多。这样鱼肉百姓的花架子和胡统领假剿匪是有一拼的。

而官架子的历史,悠久且顽固。古代为官,常言“爱民如子”,其实还是一种官架子,认为老百姓比自己矮一辈、低一等。出行是显示官威的最好方式,文官坐轿、武官骑马,“肃静”“回避”,前呼后拥,派头十足。

孙叔敖相楚,身为“总理”,却乘低级官员用的栈车,拉车的还是匹母马,吃的是粗茶淡饭,孔子说这哪行,叫下级如何做?要把他们逼到什么地步?汉代鲍宣官级至“代二千石”,要乘4匹马拉的车,可他厉行简朴,坐“小排量”1匹马拉的车,因此被罢官。

正如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所言:“群众看一名干部是否称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看其官样子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官架子。现在确实有少数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不是很好,官样子不怎么的,官架子倒不小。”官架子是用权力搭起来的,好话听多了,容易把自己宠坏。只有放低“身架”,才能提高“身价”。

(据《讽刺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