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9日


“纯正血统” 并不存在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9日) 10版

千百年来,在几乎所有的族群中,“血统”的观念一直深入人心,至今许多人仍然以“血统纯正”为荣。然而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谓的百分之百“纯正血统”。

血统对应的现代科学概念是“遗传谱系”,即由DNA承载的可以在世代间传递的遗传信息。

我们先来看看血统是怎样传承的。姓氏传承是我国汉族人很有特色的一种文化,血统往往是与姓氏的传承绑定在一起的,当然在其他族群或国家也有类似情形。每个人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一个张姓的男性实际上继承了李姓母亲一半的血统,他与王姓妻子生下的儿子则同时继承了张、李、王三个姓氏的血统;而他的儿子与陈姓妻子生下的孩子则同时继承了张、李、王、陈四个姓氏的血统。依此类推,很容易理解为何所谓的“纯正血统”没有任何意义,也完全不存在。即便是有些场合血统特指纯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也由于其所占个体遗传物质比例很小、容易在世代传递过程中丢失,并且完全忽略在人类繁衍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女性而意义不大。

族群的起源和演化与以上姓氏家族的传承有相似之处。同样的道理,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所谓的血统纯正的民族。历史上颇具影响力、曾经以其独特血统为荣、至今我们依然耳熟能详的一些民族,都不是血统纯正的族群,更不用讲那些以宗教或政治因素构建出来的民族了。

可以说,没有一个民族是从天而降、凭空产生的。这也意味着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如果往前追溯一段时间,必定会发现与其他民族有共同的起源。通俗地讲,我们的血液中流淌着其他民族的血液。

随着现代交通和通讯的发达,人群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异族通婚甚至跨国婚姻已经司空见惯。按照这个趋势,人群之间、民族之间、种族之间的遗传学界限必将趋于更加模糊,这也是人类族群未来发展的趋势。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文化的提升,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我们与“非我族类”的共同之处,比想象的更多。(据《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