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3日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背后的历史基础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23日) 10版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背后有深刻的历史基础。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到20世纪末分“两步走”达到小康社会,以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从十三大到十五大,分别将小康社会作为“三步走”的重要战略步骤和“两个一百年”“新三步走”的重要战略基础;十六大指出世纪之交所达到的小康仅仅是总体小康,并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八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

在十八大之前,党的每次代表大会都强调要“全面改革”和“深化改革”,但很少提到“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主题。

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此后我党历次会议都强调依法治国,并将依法治国与党的建设、人民当家作主一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特色;十七大提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概念;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题。

邓小平多次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十四大首次把坚持从严治党写入党章的总纲;十五大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六个要求;习近平首先提出“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深化了对三大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据《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