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3日


多起大使遇刺事件影响世界历史走向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23日) 10版

俄驻土耳其大使安德烈·卡尔洛夫2016年12月19日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参加艺术展开幕式时遭枪击身亡。20世纪曾发生多起大使遇刺的严重外交事件,影响巨大而且深远。

苏联大使遇刺埋下战争祸根

美国《纽约时报》回顾称,1927年6月7日,苏联发生最严重的外交官遇袭事件,苏联驻波兰全权代表(即大使)彼得·沃伊科夫在波兰首都华沙遭刺客枪杀。

沙俄覆灭后,苏俄同波兰曾爆发过一场为期2年的波苏战争。战争平息后,1924年10月,经验丰富的革命家沃伊科夫被任命为苏联驻波兰全权代表。但他刚到华沙,就陷入了一场暗杀阴云中。

出生于1888年的沃伊科夫是乌拉尔苏维埃的重要人物,被认为在处决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事件中扮演关键角色。有种说法称,在沙皇一家被杀后,沃伊科夫宣称“全世界绝对不会知道我们对他们做了什么”。但高尔察克率领的白军占领叶卡捷琳堡后组建了调查委员会,四处宣扬沃伊科夫的“弑君”罪行,沃伊科夫由此成为保皇派的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

沃伊科夫在苏联身居高位,保皇派很难下手,他被调任驻波兰全权代表后,保皇派终于看到了机会。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波兰,苏联仍然被波兰高层人士视为敌人,在反苏反共氛围下,保皇派跃跃欲试。1927年6月7日,20岁的白俄保皇分子鲍里斯·科窝达跟踪沃伊科夫到华沙火车站,利用人流拥挤与安保松懈之机竭力靠近目标,朝沃伊科夫连开数枪。这就是令世人震惊的沃伊科夫遇刺事件。

科窝达被捕后先被华沙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后又改为15年监禁。在20世纪30年代反苏浪潮高涨之后,波兰于1937年将其释放。科窝达后来移民美国,于1987年去世。

这起事件进一步损害因波苏战争而恶化的两国关系,莫斯科中断有关《苏波互不侵犯条约》的谈判,并严厉谴责波兰政府支持反苏的白俄抵抗运动。苏联还宣布,在华沙车站谋杀其大使是“战争行为”,苏联红军进入战备状态。历史学家认为,沃伊科夫遇刺使苏联政府对波兰变得极不信任,埋下了1939年苏联同意与德国合伙瓜分波兰的祸根。

土驻多国大使接连遭暗杀

而对于卡尔洛夫遇刺案发生地土耳其来说,外交官遇刺更是一个难以遮掩的伤疤。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土耳其驻外大使可谓“高危职业”,在约10年时间内,土耳其驻奥地利大使达尼斯·屯阿里吉、驻法国大使伊斯梅尔·埃雷兹、驻梵蒂冈大使塔哈·卡里姆和驻南斯拉夫大使加利普·巴尔卡尔相继被杀,其他遭暗杀的中低级外交人员更是不计其数。

当时土耳其对本国亚美尼亚人实行高压政策,多个亚美尼亚人激进组织则用对土耳其外交人员的血腥杀戮作为报复。1975年10月22日,亚美尼亚人激进组织“亚美尼亚大屠杀正义突击队”派出刺客携带自动武器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突袭土耳其大使馆。3名刺客杀死使馆保安,闯入大使屯阿里吉的办公室。刺客们面对面地直接询问:“你是不是土大使?”屯阿里吉刚回答了一句“是”,就遭到冲锋枪的扫射。大使当场死亡。

据统计,从1973年到1984年,总计有31名土耳其中高级外交人员被亚美尼亚人激进组织暗杀,超过300人受伤。

美国大使被杀成谜

1979年,美国驻阿富汗大使阿道夫·达布斯在绑架案中糊里糊涂被杀。

1979年2月14日,达布斯乘车从住所前往大使馆。在汽车接近美国文化中心时,4名身穿阿富汗警察制服的男子拦住这辆外交汽车,并示意汽车里的人打开窗户。司机遵从了眼前这些“警察”的要求。但这几个人突然拔出枪劫持汽车,强迫司机把达布斯送到附近的喀布尔酒店。绑匪们把达布斯扣押在喀布尔酒店的117房间,并让司机回美国大使馆送信。绑匪要求阿富汗政府释放“至少一名以上宗教犯人或政治犯”,但对美国政府没有提出任何要求。

美国希望阿富汗政府先不要轻举妄动,以免危及达布斯的生命,但当时苏联在阿富汗拥有绝对影响力,阿富汗警方根本无视美国的谈判呼吁,在苏联顾问的建议下发起攻击。接近中午时,阿警察经过短暂激烈交火突入喀布尔酒店。但达布斯被发现时已经倒在椅子上,头部被子弹射中。两名绑匪在交火中被击毙,另两人被捕后不久遭枪决。究竟是谁打死达布斯至今仍然是个谜,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当时指责说,这起事件是苏联人“提愚笨建议或合谋造成的”。

美国卡特政府被大使遇害以及阿富汗政府处理绑架事件的方式激怒,立即调整对阿政策,削减经济援助,还公开对阿政府的反对者表示同情。此后美国不再派新大使去阿富汗,只由一名代办负责大使馆事务。当年7月23日,美国宣布从喀布尔撤回“非必要的”大使馆人员。苏联占领阿富汗后,美国停止对阿富汗的所有经济援助。

(据《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