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6日


春天里的多味人生

《内蒙古日报》(2017年3月16日) 11版
作者:于雪梅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王忠范

读于雪梅的书,需要心静亦心净,更需要体悟与想象。通读这部书名别致的《壹米春天》,让人觉得进入了作者营造的奇妙世界,了解五光十色的社会,感受万花筒般的生活,品味酸甜苦辣的人生,悠哉妙然。这些描写亲情、爱情、友情和乡情的篇什,具有画一般的清丽俊逸和诗一样的深厚精致,美丽多情。

《壹米春天》里的散文都用生动的形象和细节描写故事与表达思想情感,极具感染力。《我生命的大树》中写父亲冒雨送来田园青菜,写父亲打电话问要不要磨菜刀,都是爱在其中。简单却细腻,真实且深刻,让人感动。写怀念母亲的《丁香花开念亲恩》,从母亲节前连夜回家,写到在母亲的墓前陪母亲唠家常,件件往事,深深寄托,贯通母女真情,读着读着不觉潸然泪下。《衣衣不舍》很绝妙,只是日常的清理旧物,却表现了人生、生活乃至时代的变化,情重意深,韵味悠悠。《宝贝,妈妈为你喝彩》和《谁也阻挡不了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两篇写儿子的作品中,那牵挂那叮咛那给儿子创造最幸福的暑假的心思,展示了母亲的无私与大爱,字里行间都是情。《新年的乡愁》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从呼伦贝尔迁到南方都市读书的外甥女妞妞,竟穿一身蒙古袍去上学,让整个学校惊奇不止。如此的乡情描绘,淋漓尽致,读后谁能不鼻子发酸呢?

心灵充实、感觉敏锐、情感真挚和联想丰富,更是作者散文作品的突出特点。其中《壹米春天》中用父亲背来的14袋泥土,栽韭菜种萱草,在1米见方的阳台间制造了属于自己的风景。栽种、吐绿、开花,有盼有愁有喜,直到“忘了烦忧,装满快乐”。这篇精短的散文,是写景写情,更是写人生。言外意,弦外音,通灵感物,精义妙理,读者会顿觉意境与哲理中的那种艺术美。《花事》里的一张小照、一场暴雨,《花儿也有魂》中的拟人、妙喻,以及《梨花情》里巧用白居易的诗句,都情景交融,蕴意深刻,体现了生命的宝贵与人生的多味。从这些篇章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学养的深厚、笔触的精练和艺术的才华。作者另一类写友情、爱情的散文,逼真、情重、灵动,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如《举起斟满情意的杯盏》《爱那么短,遗忘那么长》《隔世离空的相守》等篇章,皆是生动委婉,情意饱满,表现了作者的个性追求与强烈的自我意识,真爱敢爱,爱得深沉也爱得理智。尽管略带几分苦涩、感伤,却直指人性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

这部《壹米春天》中有几篇游记,像《陪你一起看草原》《沈阳行》《梦回雅安》《水墨上里》,她用人和事串连风景、历史、风俗和文化,始终灌注情感,读来妙趣横生。本书中有几篇是写文朋诗友的,读来更觉亲切,因为这几位跟我也是朋友。但于雪梅抓住具体事例来写,娓娓道来,活灵活现,这便传神,叫人难忘。

读这部散文集,深感于雪梅分外讲究构思的新奇,注重使用鲜活灵动的词句,使每一篇都情酣、味美、时尚,而且充满生活气息。不模仿别人,别人也模仿不了自己。这是作者独到的创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