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0日

青铜时代
商周青铜鬲鼎

《内蒙古日报》(2017年3月20日) 06版
(图1)
(图2)

□家乐

在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提高,制造业发达,青铜铸造技术成熟,青铜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而鼎类作为古代金属铸器中使用时间最长,造型变化最大,所兼功能最多的一种容器。以其雄伟的造型、精巧的构思、古朴的纹饰著称于世,是中国文物中的瑰宝。

中国鼎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鼎最初是人们用来烹煮和盛贮肉类的食器,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器。夏商周时,鼎成为祭祀天地和祖先的神器,被用来“别上下,明贵贱”,成为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此外,鼎也被作为王权的象征。鼎数目的多寡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据史料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青铜鼎的作用在商周奴隶制社会最为明显,春秋后衰落,逐渐失去了其作用。

商末周初兽面纹青铜鬲鼎(图1),通高20.4厘米,口径16.5厘米,立耳、方唇、斜壁微鼓、分裆较低、下承三个细长柱足。器耳和柱足呈五点配列,柱足里侧残存范缝等铸造痕迹。器腹饰以细腻的云雷纹为地纹,上起浅浮雕的三组兽面纹,兽面纹两侧饰直身倒置的夔龙纹。该鬲鼎上的兽面纹,其角似牛角外卷,回环曲折,眉下两目突出,其凌厉、肃穆,使人不敢长久与之对视,两侧有尖爪,露出狰狞之态。此纹饰屈曲婉转,神秘而威严,与整体造型浑然一体,彰显着器主人的身份尊贵和神圣不可侵犯,亦将兽面纹的神秘、肃穆发挥得淋漓尽致。

商末周初兽面纹青铜鬲鼎(图2),通高22厘米,口径17.3厘米。此件鬲鼎为立耳、方唇、鼓腹、分裆甚浅、下承三个细长柱足。器耳和柱足亦呈五点配列,柱足里侧铸造痕迹明显。器腹装饰以细腻的云雷纹为地纹,上起浅浮雕的三组兽面纹,兽面纹两侧饰直身倒置的夔龙纹,兽面纹眼部突出,形象狰狞,充满神秘气息。此件兽面纹鬲鼎形制典雅且纹饰精美,是商周铜器中颇具代表性的珍品。

鬲鼎是一种在造型上融入鬲的特点的一种青铜鼎,被习称为鬲鼎。这类铜鼎相对于圆鼎和方鼎数量很少,且只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因而十分珍贵。此鼎灿烂的青铜工艺,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和精湛的技艺,在人类工艺史上放射出绚丽的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