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0日

品玉
西汉青玉羊形 丹药罐

《内蒙古日报》(2017年3月20日) 06版

□黄诚

去年11月的佳士得香港“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秋拍专场中,一件西汉圆雕青玉卧羊被大藏家刘益谦以1986万港元购得,成为了2016年度又一件交易过千万元的高古玉器(如图),这件玉羊的照片顿时在朋友圈内热传。有藏友留言称这件玉羊2005年时,仅以10万出售,如今十余年间价格翻如此多倍,不禁感叹高古玉的“春天”似已来临。

关于这件玉羊,有资料可见最早为民国时期古玩商黄浚旧藏,并被黄浚收录在其所撰写的《古玉图录初集》中,可惜黄浚在书中对于其收录的藏品无任何文字说明,因此玉羊最初的出处,今人已无从考证。在这次拍卖中,拍卖方因玉羊腔内掏空,呈一容器状,以及考虑其体型大小(宽11厘米),故将这件玉羊命名为文房器具水丞,但并不十分确定其真实用途,拍卖图录中另加说明“可能本器本为某种容器,或用以贮存丹药之类”。笔者从玉卧羊头上及背上的两个环扣及结合当时文化背景来看,对于其中所提到丹药罐一说,感觉应该更加可信。

两汉时期黄老道家思想颇为流行,统治阶层为了追求长生不死而犹好方士丹药之说,《史记》即记载汉武帝时期的方士李少君、栾大等方士炼丹活动的记载,书中李少君言“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到东汉时期,炼丹术与新兴的道教相结合,一时产生了诸多炼丹之作,据传有“火记六百篇”。同时在汉代人眼中,“玉亦仙药,但难得耳”,用同样具有神秘色彩的美玉作为丹药容器,可谓是储藏丹药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