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1日


网络影评呼唤风清气正
◎文川平

《内蒙古日报》(2017年4月21日) 10版

“影评界也该打假了”。有媒体报道称,近年来,一些假影评披上营销号的外衣,带上“红包评论”“人情评论”的帽子,变得跟真影评有几分相似,误导了一大批观众。不少观众在看了假影评后去看电影,失望不已。有业内人士指出,假影评大行其道,迷惑了观众眼睛,搅乱了电影市场,伤害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网络介质的迅猛发展,影评正在如火如荼地向网络转移,论坛、博客、微博、微信以及专业评分网站上的影评,远比传统纸媒上的影评多而芜杂。比如微信上的影评公众号就非常活跃,覆盖受众的广度非常大。专业评分网站上的影评更是以高产速产的姿态,左右着都市文艺青年等人群的观影选择。

网络影评在火爆之余,也有渐失理性、渐失建设性的危险,有的甚至失去了影评人的底线。比如部分网络影评并没有严谨的分析、思辨、论证,而是以“语不惊人死不休”为目的,对某部电影作品进行纯粹的个人情绪宣泄。用一位网友的话来说,他们“随心所欲甚至到了不需要理解、不需要逻辑就下结论的程度” ,语言也充满各种网络流行语的文风,甚至极尽鄙俗化。

如何评论作品是影评人的自由,但显然不能用侮辱、诽谤、诅咒等方式损害公民或法人的名誉。但现实是,宣泄情绪甚至掺杂着人身攻击的“毒舌评论”,在网络影评中何其多哉!当充满语言暴力、庸俗吹捧、阿谀奉承的网络影评当道,势必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后果,影评人会面临信任危机,读者与观众仍然不相信会有真正的好影评、良心影评,仍然会认为“赞就是水军,骂就能博眼球”。因此,我们呼吁有风骨、有担当的影评,推动中国电影创作更好地向前发展。

对于影评打假,相关部门要建立规矩,禁止并打击“红包影评”“人情评论”。今年1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网络影视评论委员会成立,并宣读了“网络影评人七大公约”,包括实事求是批评、尊重每位观众喜欢或讨厌电影的权利、反对网络语言暴力等。该公约应成为所有影评人的基本遵循。《电影产业促进法》将“国家支持建立电影评价体系,鼓励开展电影评论”提升到法律高度,期待尽快依规依法构建专业、公正的电影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