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界首座匈奴历史博物馆落户青城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最早建立游牧国家的一个民族,匈奴文明建立了有史记载的第一个草原王国,引起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较大范围的碰撞,实现了草原民族与中原汉族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昭君出塞就是最好的见证。如今,世界首座匈奴历史博物馆就坐落在呼和浩特市的昭君文化旅游区。

  2016年5月,内蒙古昭君博物院改扩建工程开始实施,历经15个月,2017年8月,总占地面积683亩的昭君文化旅游区改造项目基本完工。昭君博物院院长武高明介绍,博物馆整体建筑按照和亲、和平、和谐、和睦的设计理念,仿造西汉建筑规制,充分体现汉代文化精髓。整个建筑像两座金字塔,由中央连廊衔接组成一个“和”字型,突出艺术表现力,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座表现匈奴历史文化的博物馆。

  博物馆内地上二层分东西两个展区,西区为匈奴历史博物馆,东区为昭君出塞陈列馆。两区展陈面积7500多平方米,整个展览采用新设计理念和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手段,以2000多件匈奴汉代文物为基础,通过24组多媒体视频,32个场景,27幅绘画作品,26组电子地图、沙盘,17座雕塑、浮雕等表现形式,结合大量声光电设备,生动地展示了第一个草原游牧帝国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形象地展示了民族团结的友好使者王昭君的成长经历和出塞和亲的历史贡献。

  一座博物馆一段匈奴史

  走进第一个展区,一幅骏马奔腾的立体雕塑首先映入眼帘。“匈奴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据现有史料记载,匈奴人在夏、商、周时期就活跃于蒙古高原。”走进博物馆内,听着讲解员托娅娓娓道来,游公子了解到了匈奴的发展与兴衰。匈奴历史博物馆分为4个展区,包括匈奴的兴起、匈奴与中原、匈奴的经济与文化、匈奴对后世的影响。

  匈奴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衰落于公元1世纪,是北方早期的游牧民族。在秦末汉初,他们是称雄中原以北的强悍民族。秦朝时(公元前215年),匈奴被大将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区。西汉前期,匈奴强大起来,并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政权造成了强大的威胁。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率众投降西汉。在东汉时,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匈奴。“此后,南匈奴依附汉朝,成为汉朝的臣民,实现了民族融合;北匈奴在汉朝军队的追击下,继续向欧洲迁移。”托娅介绍道。

  博物馆的陈列中,不仅有讲述匈奴兴盛与衰落、汉匈关系等历史的展板与画像,还有已出土的匈奴生产生活用品等展示,其中大多数为在鄂尔多斯出土的青铜器。

  昭君出塞千古佳话

  在匈奴与汉朝长达数年的战争与共处中,昭君出塞无疑为这段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一段佳话。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3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汉元帝派出王昭君和亲匈奴。王昭君和亲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在草原政权与中原政权纷争不下的时候,王昭君化作“和平使者”出塞,使边塞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团结。

  昭君出塞陈列馆分为故里闺中、汉宫岁月、草原春秋、青冢史话、千古流芳5个展区,还原了昭君故里、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相见、昭君出塞等多个场景。另外,还设置了地下两个临时展厅,为昭君文化及民俗品陈列,展陈面积1500平方米,主要内容分为昭君民俗作品展览和昭君文化的研究与传播。昭君民俗作品展览,通过清代至今300多件瓷器、各种绘画、各类书籍、书法作品、唱片和大量现代以来影视资料,充分展示了王昭君形象的艺术魅力和对后世的影响;昭君文化传播展览展示了呼和浩特市已举办的18届昭君文化节相关内容、中国民族学学会昭君文化研究分会成立以来的文化论坛及相关活动,昭君文化已成为呼和浩特市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武高明表示,王昭君对匈奴和汉族两族人民和睦亲善的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如今,她的精神仍然需要广大民众共同传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世界首座匈奴历史博物馆~~~?
~~~
   第01版:
   第02版:聚焦
   第03版:聚焦
   第04版:关注
   第05版:关注
   第06版:资讯汇
   第07版:情报站
   第08版:视界
你造吗
世界首座匈奴历史博物馆落户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