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什么子女总是“远的香”?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鞍前马后照顾老人的子女,在老人看来是“老惹我生气”的那个孩子;那个平时不在身边、节假日才回来“度个假”的子女反倒成了“香饽饽”。

  付出最多  却不招待见

  60岁的张女士去年退休后,就承担起照顾80岁老母亲的任务。老母亲上了年纪,各种各样的小毛病不断。去年,老人闹过一次心梗,还因为消化道出血住过院。这两次住院,都是张女士跑前跑后。张女士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在国外生活,一个在南方工作。春节期间,两个弟弟带着各自的家人回来过年。老人一见到两个儿子就眉开眼笑,和儿子们念叨着自己身体不好,住了两次院,其间反复表示了对女儿的不满。

  老人和儿子们说,住院期间,闺女也不给她送饭,每天都给她订医院食堂的饭菜。住院期间闺女不陪她,到了探视时间也不准点来,经常迟到。“闲话”传到张女士的耳朵里,她十分生气,“我也是60岁的人了,本来血压就高;老妈住院期间,我都快累得住院了,怎么就不落好?”更让张女士委屈的是,老人觉得她来照顾就是分内之事,老人总说:“我的两个儿子都那么忙,闺女退休了,闲着也是闲着,她不管我谁管我?”

  乐乐这个春节回到山东老家,天天听奶奶说妈妈的坏话。乐乐的父母和奶奶一起生活,乐乐的二叔也和奶奶住在一个城市里,但平时根本不露面,只有春节的时候过来转转。二叔家的经济条件不错,但也没见到二叔多给老人花一分钱。可是在乐乐奶奶看来,二儿子有本事、孝顺,至于大儿子,“他们两口子也没什么本事,也就能给我做做饭”。

  李先生和父母住在一起,弟弟远在国外。由于母亲瘫痪在床,他们一家人请了保姆来照顾老人。“我这一年至少换了七八个保姆。”老母亲躺在床上还时常与儿子、儿媳妇闹别扭,父亲则一副“甩手掌柜”的模样。李先生的弟弟前两年刚刚移民到国外,生活上比较艰难。于是,老人请保姆以及医疗费的开支都由李先生一家来承担。尽管李先生付出了这么多,但母亲依然喜欢一年见不了一次面的小儿子,“人前人后从来没夸过我”。

  离父母近为什么不落好?

  “远香近臭”“远亲近仇”,在心理专家看来,父母这样的表现并不意外。北京回龙观医院老年病房主任燕江陵说,一个家庭中如果有2个以上的孩子,远方的孩子总会成为父母精神上的“牵绊”。远方的孩子如果事业有成,即使那个孩子为老人付出得很少,老人也更喜欢,“成功的孩子是父母的骄傲”。老人在亲戚朋友面前提起成功的孩子,总觉得倍儿有面子。

  远方的孩子如果只是个普通人,老人对远方的孩子也会更好一些。工作在外地或者离家比较远的孩子,往往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回家,这时父母就会“爱心大爆发”,把平时对孩子的担心、思念都集中表达出来。“即便身边的孩子有点微辞,老人也会认为平时都已经足够关心身边的孩子了,春节期间就是要心疼远方的孩子,要不然还要再等一年,才有表达爱心的机会。”

  远方的孩子如果过得很艰难,经济条件不好,父母更是会偏心远方的孩子。“你看他一年到头都在外面受苦,太不容易了。”家里的孩子可能未必享什么福,但老人觉得“至少你在我身边,至少家里亲戚多、有人照应,出门在外的孩子,病了都没有人递水喂药”。

  心理学的解释

  父母偏心远方的孩子,与他们的记忆力的特点有关。“一个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人们大多都记不住,但能够引起强烈情感反应的事情反而容易被记下来。”燕江陵说,家里的孩子天天照顾父母,父母记不住;但外面的孩子和父母吵了一架或者发生别扭,这种事能够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反倒容易被记下来。

  在老人身边的孩子会觉得委屈,“费力不讨好。”其实,老人是“谁离得远担心谁。”远方的子女是老年人情感分配的重心,是老年人的情感寄托。

  (据《北京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地方·旗县
   第07版:文件
   第08版:要闻
   第09版:教育
   第10版:文摘
   第11版:悦读
   第12版:公益广告
忆童年——尽管没电脑但个个身体棒
儿童安全难题国外怎么破解?
护照使用常识
旱鸭子落水
欧洲人的读书观
孩子缘何故意挑衅家长?
奶爸经济
施用了激素的草莓也能吃
双胞胎效应并不神秘
无人机也有“天敌”
“夫妻相”与DNA相似性
为什么子女总是“远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