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记者手记

  在内蒙古,治沙就得造林,造林就是治沙。内蒙古的经济要发展,治沙造林是题中之义。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的生态治理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国家重点工程先后在内蒙古强力推进。在风沙干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前提下,全区生态建设却以每年超过1000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辉煌的成就背后,凝结着万万千千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展示着内蒙古人的责任和担当。

  在这片土地上,各族干部群众与风沙搏斗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像马云平一样敢于跟黄沙对决的人很多,宝日勒岱、盛万忠、殷玉珍、于顺等一大批防沙治沙先进人物,都一直奋战在这片沙海中,为改变生态环境流血流汗。这些治沙人,如同沙窝里的一株株梭梭,有点水分,就能成活,活得坚强又坚韧。内蒙古的沙地就这样一点一点被染绿,占全国总人口不足1.8%的内蒙古人,完成人工造林面积超过全国人工造林总面积的10%,治理风沙危害土地面积超过全国风沙危害土地总面积的10%,有效地保护了自治区的生态资源。

  数据是最直观的反映。据第五次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情况显示,我区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自2004年开始减少以来,已经连续10年保持了双缩减,荒漠化土地面积由61.34万平方公里减少到60.92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由41.13万平方公里减少到40.79万平方公里,净减少3432平方公里,全区近8000万亩农田、1.5亿亩基本草牧场受到林网的保护,2.6亿亩风沙危害面积和1.5亿亩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初步治理。

  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完美逆袭,靠的是内蒙古人誓用绿带锁沙龙的坚定信念,靠的是全区自上而下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强力推进。在内蒙古这片热土上,到处激荡着绿色的情愫,绿色必然会成为内蒙古最耀眼最珍贵的底色和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10版:经济周刊
   第11版:小康图景
   第12版:科技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国内新闻
   第07版:观察·阿拉善
   第08版:观察·乌海
   第09版:地方·盟市
李纪恒会见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凌成兴
全国最古老而独特的蒙古族民歌表演形式——潮尔歌
内蒙古历史上的今天
不毛之地变绿洲
自治区和各盟市旅游局更名为旅游发展委员会
呼和浩特再增两条航线
图片新闻
记者手记
内蒙古广电网络集团为牙克石精准脱贫工程捐献70台电视机
抓好各项改革协同发挥改革整体效应 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发力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