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苦”产业种出“甜”日子

  □本报记者  郭洪申

  开鲁县大榆树镇里仁村的林宝玉去年种的30亩地中药材收入6万多块,这在村里轰动不小。“终于甩掉贫困户的帽子了,心里别提多轻松了。”林宝玉眉里眼里都是笑意。

  前些年,一场意外导致林宝玉左腿骨折,因为干不了重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3年前,在村干部的示范带动下,试种了10亩地款冬花。好收成坚定了他的信心,到去年,他家的药材种植达到了30亩,品种也从1种增加为3种。

  “60亩地苞米才卖5万多,我30亩地药材就卖了6万多。实际上不到30亩,里面有8亩地的桔梗是两年生的,今年才出钱呐!”谈到收成,老汉难掩喜色。尝到种药材甜头的他,今年把家里的人口田和承包地全部种上了药材。“100亩,一色的药材,保守着说一亩也能收入2000块钱。”

  林宝玉脱贫了,王虎两口子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他们接受了镇村干部的建议,也种了9亩地药材。

  王虎的8口之家,因为特别贫困受人关注。73岁的父母患有脑血栓、心肌炎等病,常年打针吃药;20岁的长子患有先天性脑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8岁的大哥意外受伤后丧失劳动能力;大哥的女儿2岁开始便因为父母离异寄养在王虎家,王虎两口子供她读完大学。

  “愁没有用,一点一点过吧,日子总会好起来的。”王虎给自己和媳妇打气,还念念不忘扶贫政策的好、各级干部的好,“全家都享受低保呢,丫头上学还有交通和伙食补助。为了让我多点收入,村里的保洁员也给我做了,一年有万八千的收入。” 王虎和媳妇边给园子里的防风除草边唠嗑,“这1亩地防风要是长得好,打的籽够明年种9亩地了,种子钱就省下了。”村主任王猛嘱咐王虎:“这几天千万不要再浇水了,前两天雨下透了、够用了,药材怕涝。”

  据介绍,全村今年有110户种植中药材,面积达3000亩,其中40户是贫困户。为了让贫困户脱贫有信心、有保障,镇村两级先期带大家赴赤峰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并为贫困户免费提供部分种子,免费深松、旋耕土地和安装喷灌,还有专业技术人员和经验丰富的种植大户从种到收为贫困户提供指导。

  “中药材种植是我们村的特色增收产业,已经有成熟的经验和稳定的销路,所以大家认准了这苦产业能种出甜日子。”王虎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05版:公告
   第06版:国际新闻
   第07版:地方·旗县
   第08版:教育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彩虹
巴林右旗:土地整理PPP模式催生智慧农业
“海岱蒜”变身致富品牌
村里的党员个个走在前
飞针走线刺绣忙
向清洁能源生产加工基地迈进
党员志愿者送法律到工地
学习教育朗诵大赛举行
入围中国温泉金汤奖十佳温泉小镇
“苦”产业种出“甜”日子
首届麦田音乐节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