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数据走进牧民生活

驻村干部牧仁来到孟克巴雅尔家,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基本信息采集录入工作。
伴着朝阳,孟克巴雅尔在自家的“智慧草场”上收割苜蓿草。
结束一天的劳动,夫妻俩在“智慧党建”平台上录入一天的工作日记。
孟克巴雅尔与几个兄弟组成的“亲弟兄”乐队为游客展示民族艺术的魅力。
夫妻俩亲手设计研发的鄂托克前旗特色纯手工炒米生产线即将投入使用。
为患病小羊羔打针。
鄂托克前旗大数据中心和“智慧党建”工程应用平台顺利接入到了孟克巴雅尔家的蒙古包。
孟克巴雅尔教邻居智能网围栏门的使用方法。
用手机应用软件控制喷灌设备。
  □本报记者  金泉  摄影报道

  盛夏的鄂托克绿草如织、牛羊遍野。季节性的休牧期刚刚结束,牧民们的牛羊已经在自家的天然牧场上,悠然吃草、任意驰骋。

  家住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昂素嘎查的牧民孟克巴雅尔这几天忙得不亦乐乎。这种忙,不像以前牧民家里的劳动力起早贪黑、饮牛喂羊、天天围着棚圈转。

  2016年以来,鄂托克前旗实施了“智慧党建”工程,从农牧区选择了一批农牧民党员,依托大数据中心平台,培育成“智慧农牧户”,孟克巴雅尔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自成为“智慧牧户”以来,他坚持“党员中心户+合作社+电商+农牧户”的形式,发展牧家乐文化旅游业,年接待1万多人次,年收入达到30万元,其中60%来源于第三产业。

  用孟克巴雅尔的话说,“智慧牧户”就要带动周边农牧民应用物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生产生活智慧化,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开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

  如何经营好牧家乐旅游点、怎么样发展“永喜”生态养殖合作社种植炒米产业,作为“智慧牧户”孟克巴雅尔跑前跑后。而家里的一切全靠他和爱人娜仁花用智能手机“打点”。“智能手机替代了牧羊鞭,把我们这些‘专职保姆’从以往繁重的日常劳动彻底解放了”孟克巴雅尔说道。

  “目前,我们嘎查的家家户户配上了无线WIFI和移动数字加油站设备,方圆2公里的农牧民都可接收到信号,下载登录后,可分享蒙汉双语的党建、金融、科技、影视等丰富多彩的信息,满足了农牧民的文化需求。” 面对新生活妻子娜仁花喜笑颜开。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草原电子眼、电商服务点等各项应用已逐步渗透到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中,大数据正改变着他们的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10版:读图
   第11版:沃土
   第12版:看天下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对话
   第06版:旅游
   第07版:要闻
   第08版:观察·乌海
   第09版:影像力
大数据走进牧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