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绰尔河畔稻花香

朴成奎(右)与王京顺在育苗棚里交流。
鲜光嘎查村民正在水稻田里作业。
  6月的扎赉特旗音德尔镇鲜光嘎查,成片的水稻田满目葱绿,清风掠过,阵阵稻香沁人心脾。

  扎赉特旗因粮食产量逐年递增而声名远扬,成为全国产粮大县。如果说,这个“塞外粮仓”华美桂冠上的一颗明珠,是产自鲜光嘎查的“绰勒银珠”品牌,那么,培植这颗明珠的有心人,就是扎赉特旗绰勒银珠水稻专业合作社社长、扎赉特旗绰勒银珠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朴成奎。

  他荣获了旗级劳动模范、优秀示范户标兵、产业化带头人、全国种粮大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这是他一手搞试种、创品牌,一手拉着乡亲们共同致富的佐证。

  共同致富才算富

  “不论是种大豆还是种水稻,他田里的产量总是比别人高得多。”说起朴成奎的本事,音德尔镇兴华嘎查的王京顺只有一个字:“服”。

  今年50出头的朴成奎,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朝鲜族农民,2005年以前从事种地和农资经营,靠着一辆小货车到城里帮农民代买农资,挣点儿“对缝钱”。几年下来,他用辛苦攒下的一点积蓄开起了农资商店。乡里乡亲都知道他是个热心人,从苦日子走过来的朴成奎深知艰难困苦之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有人伸出援助之手。每年春耕时,为了帮助贫困户及时种上地,他都会把种子化肥赊给他们。粗略估算,每年赊出的农资近100余万元,这些钱,几乎占去了朴成奎一大半的本钱。记者问他图的是啥,他憨笑着说,只是希望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助乡亲。

  传统的种地模式科技含量低,春种秋收,常常是丰年有收入,歉年难保本。而朴成奎赊给农民种子、化肥只是暂时解决困难,治标不治本。他明白了,只靠热心并不能帮助大家脱贫致富,因此,自2005年国家科技入户工程实施以来,他主动申请争当科技示范户,积极参加培训,采纳先进的农业适用技术,第一个带头使用大豆新品种东农46、应用大豆垄三新技术,按专家开方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当年10亩大豆平均亩产超200公斤。同时结合绰勒地区水稻品种“多乱杂”问题,在自己水稻田里进行品种对比试验,试验品种6个,优中选优,为进一步扩大示范打基础。

  朴成奎尝到了科学种田的甜头,更感受到农民对科技知识需求的迫切心情。他动用经营农资积累的资金,开办起“神农米业”加工厂,之后又在此基础上投资50万元注册成立了“扎赉特旗绰勒银珠米业有限公司”。当年,他个人收入首先实现了2位数增长,纯收入达16万元。他所辅射带动的20户农民均实现了粮食增产、收入增加。

  鲜光嘎查蒙古族居多,还有汉族、满族等其它民族的乡亲,朴成奎总是一句话:“炎黄子孙都是一家人。”他不仅主动将先进的技术推广给周围各民族乡亲,还带领周边农户和他一起发展。农民张友是蒙古族,朴成奎主动指导他使用大豆垄三技术,使他家的15亩大豆平均亩产达228公斤,获得扎赉特旗大豆高产竞赛二等奖。

  小成就没有让朴成奎满足,反倒让他认识到了知识的匮乏。他带着儿子一起到东北农大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了3个月,回来后又自费率领他带动的农户前往哈尔滨五常、齐齐哈尔、长春等地参加新品种成功鉴定会,观摩黑龙江农垦学院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眼界大开。

  在旗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1月,朴成奎牵头成立了“扎赉特旗银珠水稻专业合作社”,动员67户农民入社,有机绿色生产基地种植总面积为2345亩。当年,朴成奎还筹资400万元建厂,安装了日产60吨数字化一体精米加工生产线。如今,合作社已带动216户种植户,绿色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2万多亩,产量达到1000万公斤。

  让银珠米香飘四海

  记者见到朴成奎时,他正在水稻田里放水,同村的农民革命喊他:“我刚续完水,你咋又放呢?”他回喊:“你放的量大了,必须按照标准来,多几厘米也不行。”那股严苛劲儿尽显无遗。

  扎赉特旗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朴成奎所在的绰勒地区,是水稻种植主产区,因处于绰尔河下游的灌区,水质纯净,富含微量元素,土壤肥沃,生态环境天然优良,出产的稻米有着良好的口感。朴成奎多次自费参加绿色农业博览会,到“五常”大米产地进行调研。当发现那些地区的土质、水资源和气候等环境远不如绰勒地区,却能打响品牌而令大米畅销全国,他和同伴意识到,自己是手捧着金碗找饭吃。

  说起当时的情景,朴成奎依然感慨:“我去参加农博会,咱这大米摆在那都没人问,可是黑龙江的‘五常’大米就是那么一包装,再贴个商标,那价钱就是咱的好几倍。我感觉到这商标和品牌太重要了,回来就开始运作注册商标的事。”2008年,朴成奎用绰勒神农米业加工厂注册了“绰勒银珠”商标,开始带领10家农户在他承包的500亩稻田中按绿色有机水稻标准实施种植。在农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下,生产绿色水稻52万斤,每斤增收0.2元,每亩增收240元;生产有机水稻5.6万斤,每斤增收1.4元,每亩增收970元,每亩增收335元。由此,朴成奎带领农民,由试验示范走上粮食产量和品质并进的绿色有机品牌标准化生产之路。农户通过种植绿色有机水稻得到了实惠,影响了十里八村的乡亲,他们都自愿把土地以参股方式和朴成奎共同种植绿色有机水稻。

  最让朴成奎引以自豪的就是稻鱼共育。“合作社成立后,总想着如何创出自己的品牌。我2010年开始带头在自己的30亩稻田里尝试养鱼,如果稻田里能养活鱼,那就说明这块稻田肯定是纯天然无污染的。而且,鱼在水里游动能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是一种科学的纯天然绿色环保种植模式。”朴成奎说。

  经过2年的实践,朴成奎成功探索出一套“千斤稻百斤鱼”的稻田养鱼模式,水稻和鱼的产量、品质均得到提升,为农户增加收入20%以上。合作社的种植户纷纷看好“一地双收、一水两用”的种养植模式,“绰勒银珠”水稻生产基地的稻鱼共育面积逐年增加,到2017年达到了700亩,有机稻平均每亩单产500公斤,鱼30公斤以上。

  经过多年的努力付出,朴成奎研发出自己专有的水稻品种“银珠”系列,培育出自治区著名商标“绰勒银珠”品牌。“绰勒银珠”产品以“一家煮饭十家香,十家煮饭香满庄”的口碑,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成功打入北京、山东、四川、安徽、广东、黑龙江等地市场。“绰勒银珠”大米先后荣获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中国具有影响力合作社产品品牌、世界农业博览会金奖。

  让朴成奎津津乐道的是,2013年他带着1900斤有机大米和新研发的60斤“北方金稻”,参加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获得金奖,不仅带去的有机大米销售一空,“北方金稻”还卖出了每斤80元的高端价格。

  从事稻米经营、生产加工再到创办品牌至今十几年时间,“绰勒银珠”在创办人朴成奎的精心呵护下,从一个扎赉特旗本土品牌一步步走向了国内高端市场,成为了我国农产品交易会上的宠儿,银珠米香飘四海。

  【记者手记】

  朴成奎皮肤黝黑、双手粗糙、步履生风,身上透着一股精明能干又朴实憨厚的劲儿。

  他由一名普通的农民,自学成才,探索出一条科技+基地+品牌+合作社的生产模式,成功探索出“千斤稻谷百斤鱼”的稻田养鱼模式,并自主选育出优良品种——北方金稻1号,带领各族乡亲走上一条绿色致富路。

  外省的一个公司特聘他做水稻种植技术顾问,年薪百万,却被他拒绝了。问起缘由,他说:“我现在是发家致富了,不愁吃喝,也可以不用太操劳,可是还有那么多乡亲们,眼瞅着需要帮助带动呢,我的心放不下。”

  他伸出粗糙、干裂的双手,笑着问:“这像董事长的手吗?就是农民的手,我就是个操心的命。”可记者的理解是,他是农民,却是个有进取心、有钻研精神、有责任心、有大爱的农民。

  他还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农民!朴成奎告诉记者,他的心思就是要依托家乡的资源优势,带领家乡人民打造中国绿色有机高端大米生产基地,建设中国北方绿色有机第一金稻。

  ◎本报记者  包塔娜  胡日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特刊
   第07版:特刊
   第08版:特刊
   第09版:特刊
   第10版:特刊
   第11版:特刊
   第12版:特刊
   第1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14版:内蒙古就业
   第15版:观察·阿拉善
   第16版:观察·乌海
绰尔河畔稻花香
一个温暖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