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型发展谋跨越 乌金之海焕新颜

保障房建设圆了百姓安居梦。石历增 摄
传统产业走上循环发展之路。 石历增 摄
乌海干部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 石历增 摄
城市环境宜居宜人。 石历增 摄
农区百姓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 石历增 摄
  □刘春霞

  近年来,乌海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落在实处,全力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决守住发展、生态和民生底线,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奋力谱写北疆亮丽风景线乌海新篇章,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产业转型注入新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乌海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形成三大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从当年的“傻大黑粗”到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煤焦化工和氯碱化工基地,乌海市大胆探索转型发展路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传统产业,推动煤焦产业多元发展、多极支撑,成为了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和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乌海高新技术开发区被认定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在产业转型过程中,乌海市围绕产业布局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打造循环经济链条。目前,煤焦产业已形成焦炉煤气、煤焦油、甲醇、LNG等多个深加工产业链条;氯碱化工形成了电石—PVC—塑料制品,电石—1,4丁二醇等产业链条。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产业进一步延伸升级,精细化工产业加快发展,主要工业产品由最初的几个发展到5大系列50多种,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基本建成。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第三产业成为乌海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推动力。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43.6亿元,第三产业占比达到42.5%,呈现出稳中走强的发展势头。其中万达广场、月星家居投入运营,内蒙古西部首家跨境电商体验店开业,商贸、物流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40%;乌海湖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蒙根花休闲农业园、阳光田宇国际酒庄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桌子山召烧沟岩画被认定为全区十个考古遗址公园之一。全年接待游客209.6万人次,增长13.4%;实现旅游收入40.6亿元,增长23%。

  现代化农业稳步发展,成功举办中国·乌海2016“丝绸之路”世界沙漠葡萄酒文化节暨第22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建立了中国乌海汉墨葡萄酒交易中心和国家质检总局葡萄酒区域检验检测中心,乌海市成为世界沙漠葡萄酒大赛永久举办地。同时,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与农区居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农户覆盖率达到85%,以葡萄、蔬菜、花卉等为重点,集种植、采摘、观光、深加工为一体的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生态环境绽放新魅力

  乌海市把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为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坚持生态立城,走绿色化发展之路,科学推进生态建设,持续加强环境保护,努力构建城内城外生态系统相衔接、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协调的城市发展体系,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

  近年来,乌海市启动实施了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京藏高速公路、海勃湾区东山、乌达区西山、海南区环城绿化、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区西岸防护林等一批林业生态工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十二五”初的34.5%提高到42.2%,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绿色交通城市。

  为提高群众的绿色发展获得感,乌海市建设了神华墨玉广场、青山翰墨园、法制公园、葡萄主题公园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园林。与此同时,以乌海湖为核心的环城水系逐步完善,“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城市格局正在形成,乌海湖悄然改变着这座城市的外在与内涵,绿色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底色。

  在推进产业转型,力争从根源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基础上,乌海市又打出一系列环保组合拳,组织实施了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面源污染治理等重点环保工程,把乌海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大政治任务和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开展集中整治,强化联防联控,全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大幅增加。作为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制定的首部法案,《乌海市海勃湾生态涵养区保护条例》于2017年3月1日起施行,这充分体现了乌海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心和力度。

  民生投入凸显执行力

  幸福追求没有终点,民生改善永无止境。近年来,乌海市继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重要位置,连续几年七成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深入实施一系列重点民生工程,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今年以来,乌海市抓住棚改政策机遇,推动棚改和老旧小区改造联动,加大与央企合作力度,强化棚改资金保障,计划利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棚改任务,彻底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乌海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提升脱贫致富“造血”功能的关键措施,根据贫困村自然条件和贫困户产业基础,因村施策、因户施法,落实落细到户到人,引导和扶持贫困人口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夯实脱贫致富基础。此外,金融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等一系列工程迅速实施,确保“一户不少、一个不落”,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乌海市作为国家第三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坚持“医院先行”带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在改革医疗管理体制、医药价格机制、医疗服务体系、医保支付方式上同向发力,在规范医疗行为、强化基础支撑上强力推进,“改体制、控费用、提效率、抓服务、强保障”综合施策,实现了全市区域医疗费用、门诊住院次均费双下降,取得了百姓得实惠、医院获发展、保障可持续的实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特刊
   第07版:特刊
   第08版:特刊
   第09版:特刊
   第10版:特刊
   第11版:特刊
   第12版:特刊
   第13版: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
   第14版:内蒙古就业
   第15版:观察·阿拉善
   第16版:观察·乌海
转型发展谋跨越 乌金之海焕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