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默生:美国的孔子

  □田洁

  爱默生是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美国前总统林肯称他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他在文学上的贡献主要在散文和诗歌上。《爱默生传:生为自由》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爱默生的外在与内在形象,书中对爱默生的生活背景、大学生涯、怎么成为牧师、婚姻状况、他在欧洲旅行的见闻以及晚年光景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还原了一个别样的爱默生。

  爱默生1803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8岁时,父亲过世,他在母亲和姑母的抚养照料下长大,14岁入读哈佛大学神学院,其间阅读了大量英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毕业后被聘为波士顿马瑟教堂的初级牧师,并于1829年以牧师的形象崭露头角。

  爱默生的生活看上去有着诸多不幸——少年丧父、青年丧偶、中年丧子,但他并没有被悲痛和凄怆压倒,而是一直保持着豁达的心态。他曾说:“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都带着同样或相对有利的种子。”

  除了在教堂布道施教外,他还到世界各地游历演讲。

  他抵制美国蓄奴制度,反对腐朽的心灵和庸俗的世俗观念,提倡理性、爱、责任、理想和自由,追求真理和美。爱默生的这种价值理念,一方面与其宗奉的超验主义神学理论有关,另一方面也源于他对社会底层的真挚情感。对于正处于低迷和困惑的人们,这种真挚情感具有的正向作用,使许多惊慌的心灵能够安静且着迷地倾听他那慰人的话语,“坚信自己的思想,相信自己心里认准的东西也一定益于他人”。

  爱默生研究学者约尔·波特不久前撰文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讲,有了爱默生,美国文学才真正诞生。从南北战争后的“黄金时代”到19、20世纪之交的“镀金时代”,在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爱默生一直是最受关注的美国思想家和文学家之一。

  从“伟人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到“英国人的绅士风度”,整个《爱默生传:生为自由》阐述着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认识。

  爱默生从一个美国人的角度来剖析他所了解的人物,从他的视角去看待历史,从而知道怎样从伟人和历史中汲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本书由演讲、散文、日记、书信和回忆录等不同体裁的文章组成。书中收录他写的《自然沉思录》,为我们打开的是一个被诗意照亮的自然。他使真正的美好、崇高从隐晦的自然中显现出来,不仅照亮了我们心灵中隐约未明的部分,而且使我们如梦初醒般地感受到阳光和青草的魅力。

  爱默生一生都有写日记的习惯,然后从日记里产生演讲词,从连串的演讲里产生散文集。1837年8月31日,爱默生在美国大学生联谊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演讲《美国的学者》,宣告美国文学脱离英国文学而独立。他告诫学者不要有学究气,要警惕纯粹的模仿和盲从的惯性,提出“要用自己的脚走路”“要讲出自己的思想”。这个演讲轰动一时,被誉为“思想上的独立宣言”。在这篇演讲里,爱默生认为学者是一个将自己从私心杂念中提高升华的人,是“世界的眼睛和心灵”。

  1年之后,爱默生在《神学院献辞》中批评了基督教唯一神教派死气沉沉的局面,竭力推崇人的至高无上,提倡靠直觉认识真理。文学批评家劳伦斯·布尔说:“爱默生与他的学说,是美国最重要的世俗宗教。”

  《爱默生传:生为自由》

  作者:【美】詹姆斯·埃利奥特·卡伯特

  译者:佘卓桓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10版:文摘
   第11版:悦读
   第12版:旅游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论道
   第06版:地方·旗县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公益广告
   第09版:教育
阳光下那抹灿烂的微笑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生存法则
爱默生:美国的孔子
跨越从战略到实施的鸿沟
大医精诚,更见医者侠骨柔情
新华热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