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地方的助学政策还是高校的资学体系都照亮了很多家庭困难学子的漫漫求学路,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据教育部统计显示,全国普通高校每年约有3700多万人次获得资助。
在初步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基础之上,接下来对困难学生的帮扶应该怎样进行?在宏观层面保障了学生入学的权利之后,更应以“精准资助”的理念,一方面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更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不仅包括生存及生活上的需求,还包括精神层面、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以求拉近家庭困难学生与普通学生在学习发展方面的“起跑线”。
首先,要进一步细化政策和程序,因人施策、分档实施。尽管目前我国对高校困难学生资助的力度很大,但针对性还有所欠缺,比如同是家庭困难的学生,不仅困难程度可能有很大差距,造成困难的原因也可能千差万别,用同一种帮扶措施“大水漫灌”不如“精准滴灌”。
其次,要进一步做好服务,让需要帮助的学生尽可能充分地了解精准资助各项措施的具体信息,就需要教育部门和高校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近日,教育部开通了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专门为困难学生和家庭解答关于资助体系的相关问题。此外,一些学校也通过其他方式,点对点地与学生进行沟通,比如北京大学今年就面向全体2017级新生发送17000余条资助政策宣传短信,介绍北大学生资助政策并初步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需求。
社会发展到今天,助学也要实施精准资助,“因人施策”。对接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将精准资助落到实处,在达成了“不失学”的第一步之后,更要实现“上好学”的更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