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里就是我的无障碍空间”

  □本报记者  达古拉

  “就知道你今天要来,快进来吧,你惦记的书刚巧到了。”8月15日,张陆宇刚走到内蒙古图书馆残障馆门口,残障馆馆长朱绍华就热情地跟他打招呼。

  走过门口无障碍通道,途经无障碍阅览桌椅,顺着弯弯曲曲无障碍盲道,戴着墨镜、拄着导盲杖的张陆宇径直走到盲人书库,来到一排整齐码放着大字书的书架前,他熟练地伸出双手,触摸着盲文图书,很快找到了需要借阅的书。

  环顾四周,1140平方米的阅览室内,盲人图书由过去2000册增加至现在的7000余册,盲文打印打字机、有声读物机、点显器、电子助视器等设备很是齐全。张陆宇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通过辅助阅读器具,悠闲地“看”起书来,偶尔还闭上眼睛听上一段。为了更好的服务,馆内实行为盲人送书上门活动,只要盲人打电话借书,都可以送书到家。

  在这个阅览室里,还穿梭忙碌着很多工作人员。“您拿好了,这是定位的,想去哪儿都行,一卡在手走遍图书馆。”在盲人图书借阅台,工作人员王琳耐心地给一位盲人读者交待着什么。

  图书馆还有定位系统?这有点稀奇了。原来内蒙古图书馆新开放的残障馆为了更好为盲人服务,专门安装了盲人定位导航系统。朱绍华介绍道:“通过这张卡,盲人若到没有盲道、没有扶梯的空间,走到危险地方工作人员就去了,因为有语音提示,我们就能第一时间对他们进行服务。”

  此外,内蒙古图书馆残障馆还设有室外无障碍电影院。外面烈日炎炎,室内却气温宜人,面积达45平方米、可容纳40余人观影的无障碍电影院座无虚席。70岁的聋哑人邢兰锁一会儿竖大拇指,一会儿拍脑门,一会儿双手交叉,边看电影边与记者“交谈”。“以前从来没有进电影院看过电影,现在每个星期四定点来看电影,这个地方也是我们每周聚会的地方,难得有这么个相聚的机会。”朱绍华非常娴熟地替老人做翻译。

  朱绍华告诉记者,这个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懂简单的手语,每周二有专门的手语课。“刚开始和聋哑人打交道时,看着他们手在比划,嘴里咿咿呀呀……真是把我们急死了。现在好了,我们懂他们,他们也懂我们。”

  “冯婉瑜走到陆焉识背后,她颤颤巍巍地伸出一只手,慢慢地搭在陆焉识肩膀上……”文化志愿者苏日娜(内蒙古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正在为大家口述电影《归来》。对于盲人来讲,电影一直都只有声音没有画面。在这里,他们终于实现了“看”电影的愿望。前来参观的贵阳市残联考察团理事长曹晓明说:“内蒙古图书馆残障人图书馆已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口述电影,全国图书馆几乎都在搞,但是我觉得内蒙古图书馆搞得最好,有苏日娜这样专业的志愿者,能更好地为盲人服务。”盲人协会会长叶子奇感慨道。

  朱绍华表示,内蒙古图书馆残障馆就是想为他们打造一个无障碍空间,目前最大的不足就是专业的志愿者太少,希望能有更多人参与到这个工作中来。

  一晃2个小时过去了,张陆宇准备回家了。“一本、两本、三本……一共十本。”王琳边数边熟练地将张陆宇的布袋子打开,把书放了进去。“我们一次可以借10本书,借书证都不需要押金,这里就是我的无障碍空间,感觉特别方便!”张陆宇说。

  “盲人跑一趟不容易,所以能多借两本就多借两本。”朱绍华替张陆宇背上书,一路将他送到21路公交车站牌,临走前还不忘嘱咐要注意安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10版:影像力
   第11版:读图
   第12版:沃土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际新闻
   第05版:读友
   第06版:旅游
   第07版:质量报告
   第08版:观察·兴安
   第09版:要闻
内蒙古:4年资助4万余学子圆梦大学
精准助学 点亮梦想
一针一线颂党恩
根治就业歧视靠法治
阿左旗举办奶食品肉食品加工培训班
草原盛会国际范儿
“这里就是我的无障碍空间”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