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南区:开“良方”对症下药实现精准扶贫

  本报乌海9月27日电  (记者  郝飚)“今年年初,我用贴息贷款买了20头肉驴,没想到这20头驴到我家没多久就下了8头小驴驹,还有10多头也怀了驹,用不了几年,我家也能形成养殖上百头肉驴的规模。”说起自己养殖的这些肉驴,家住乌海市海南区渡口村四道泉村民小组的李圈子一脸兴奋。

  李圈子是海南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丈夫右腿残疾,家中只能靠低保和她养些猪、羊来维持生计。而近年来,肉驴养殖逐渐成了他们村的优势产业,村里还建起了肉驴养殖区,看着村里一些人靠养殖肉驴致了富,李圈子心里也萌生了养殖肉驴的想法,但苦于没有资金支持。正当她发愁之际,一笔5万元的金融扶贫贷款就像及时雨般送到了她的手里。“肉驴市场行情好,养殖难度小,还不爱生病,我们致富全都指望着它了。”话语间,李圈子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为解决像李圈子一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产业发展资金上的难题,海南区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金融、产业扶贫政策,把培育和发展现代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务本之策和长效之举,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帮助贫困户脱贫。

  除了为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提供贴息贷款,用金融扶贫手段帮扶贫困户自主创业外,海南区还围绕葡萄种植、光伏农业等本地区特色产业,引导企业进行开发建设,通过低价或免费租赁给贫困户进行生产。在海南区一棵树村、四新村等地,由华盛绿能公司建设的光伏农业产业园为这里的贫困户提供了50栋3年免租温室大棚,并免费提供蘑菇菌种和种植技术服务,很多贫困户由此开始走上致富路。

  该区还积极引导贫困户将土地向龙头企业、合作社流转,以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并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租赁、作价入股、就地务工等方式实现增收脱贫。对脱贫基础差、缺少技能、还贷风险大的贫困农户,采取“依托大户、带动脱贫”的方式优先扶持,对通过各种方式吸纳带动贫困户增收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为其提供10到500万元贷款,鼓励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同时,海南区还引导农业企业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包销贫困户的农副产品,解决了贫困户农副产品销售难的后顾之忧。

  在海南区赛汗乌素村,村企阳光田宇农业公司与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协议,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向的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对于想搞养殖和农家乐但没有启动资金的农户,给予2—3万元的无息帮扶资金,并收购他们的养殖产品;贫困家庭大学生可优先提供就业岗位。如今,村里的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企业的帮扶下,全部摘了贫困帽。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海南区确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7户、705人。经过一年的努力,海南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仅剩89人。该区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帮助他们全部脱贫。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特刊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要闻
   第09版:教育
   第10版:地方·旗县
   第11版:悦读
   第12版:公益广告
让绿色屏障挡住移沙的脚步
中国绒毛产业平台上线运营
乌兰浩特市:“创城大妈”在行动
种植黑木耳闯出脱贫路
上榜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
孔雀“飞”进农户家
昆区整治改造267个老旧小区
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100%
绿色水稻一片金黄
海南区:开“良方”对症下药实现精准扶贫
资助困难职工家庭大学生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