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来是远近有名的“大老板”,为了让山沟沟里的穷乡亲早日脱贫致富,却来竞选村书记,一干就是十几年,成为全村群众离不开的“领路人”……
他就是党的十九大代表、重庆市开州区长沙镇齐圣村党委书记熊尚兵,一个让山沟沟的贫困村蝶变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的“憨书记”。
不当老板当“村官”
“在外面生意做得好好的,你回去做啥子嘛?一个穷山沟沟又有啥搞头?”走南闯北做生意、身家百万的熊尚兵,刚一提出回乡当“村官”的想法,立即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
熊尚兵有经商头脑,开过饭店,做过房地产,当过矿老板。多年在外做生意,去过很多地方,见过不少世面。但每次回到老家,看到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心里总不是滋味。齐圣村3500多名群众中,贫困人口就达1000多名。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村民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还有部分群众居住在危房中。
2003年春节,熊尚兵下决心回到家乡齐圣村竞选“村官”,带领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我是个共产党员,不能只顾个人挣钱。如果能让穷山沟改变模样,带领全村人富起来,那就体现了人生的价值!”熊尚兵态度坚决。
2004年,熊尚兵梦想成真——他当选为齐圣村党支部书记(后来调整设置为齐圣村党委),开始了他的“村官”岁月,这一干就是十几年。
自掏腰包修公路
上任不久,熊尚兵便抛出了“治村”方略: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了,柑橘、粮食、生猪、农产品,才能换成钱。
村干部们面面相觑。修路是所有村民的梦想,但钱呢?
“党员干部要带头,带起大家一起凑。凑多少,算多少。不够的,我来想办法!”熊尚兵斩钉截铁地说。
东拼西凑之后,资金缺口仍然很大。熊尚兵一咬牙,从自己的积蓄里拿出了38万元。
公路终于破土动工。统筹协调、测量土地、筹备材料……熊尚兵从早忙到晚,像一台不停歇的机器。
当“监工”,算细账。为节约资金,保证质量,熊尚兵比自家修房子还上心,工人都说他是个十足的“抠门书记”。
很快,一条长12公里的村级公路修通了。这条公路像一条银龙蜿蜒在齐圣村,改变了村民的生活。
“以往,到镇上赶场,一早出门,晚上才回得来。”齐圣村村民刘丽梅说,“现在安逸哒,随时赶场,一个小时来回。”
对村民来说,通路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农产品好卖了,水果商贩上门收购,肥猪家门口称重数钱……
如今,齐圣村已硬化、油化村道34.5公里,基本实现了户户通公路。
带领村民齐致富
“要想脱贫致富,发展产业才是根本出路。”熊尚兵带着家乡的泥土四处调研,一家科研机构告诉他,你们村的地非常适合种猕猴桃。
说干就干,熊尚兵发动党员干部带头,流转土地搞专业合作社,主打优质红心猕猴桃。
“农业公司给我们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基地经营权不外转,采取保底入股分红方式运作,以土地和现金入股,既有租金保底,分红增收,还可以打工领工资。”熊尚兵带着村委一班人,挨家挨户动员。
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下,开州奇圣红心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流转土地3000亩,200多户村民踊跃入股。如今,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近两年,合作社分红100多万元,户均分红7000多元。
为让贫困户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最大程度发挥扶贫资金效益,齐圣村还将扶贫资金做股入社、配股到户,让贫困户按股分红,走出了一条“让财政资金变股金、让贫困人口变股东”的扶贫新路。全村贫困户都在合作社有了自己的股份,齐圣村成功实现整村脱贫。
熊尚兵深刻认识到,抓发展必须抓党建,抓党建必须抓党员。在他的推动下,按照“党支部+专业合作社”模式,齐圣村先后建立起猕猴桃、柑橘、乡村旅游3个产业党支部。近5年,将23名党员培养成了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村产业经纪人,将18名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产业经纪人发展成了党员。
党组织建强了,党员队伍壮大了,齐圣村的发展更顺更好了——山脚1500多亩标准化柑橘果园,山间2000多亩红心猕猴桃,山顶200多亩蓝莓,特色农家乐点缀其间,齐圣村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山”、度假地。
2014年12月,齐圣村被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评选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2016年,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顶上,全村村民筹资,以股份制的形式,修建起一座都市时尚与田园风情互相交融的生态避暑养生庄园“奇圣庄园”,到齐圣村休闲度假的人络绎不绝,成为全村3594名村民致富奔小康又一个新的希望。
(新华社重庆10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