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则家训就是一段历史

作者:韩升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钟芳

  “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家训又叫家规、家戒、家约,是指族中长辈对子孙的垂诫与训示。中国人的家训智慧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都是作为培养道德情操、规范行为举止的有效方式。韩升教授的《良训传家》一书,选取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事迹和典故,通过自己的历史研究展示诸家家训之精髓,用中国家规生动讲述中国故事、传承中国文化,引人深思,有利于读者从中汲取智慧,涵养家风,养护心灵。

  作者身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先后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盛唐的背影》《寻找曹操》《风云唐太宗》《中华家训》等系列节目,长期关注我国的教育体制,主张现代教育应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尤其要从家训家教中获得启示。他认为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重视家法与国法、和睦乡邻与宗族、孝敬父母、诗礼传家、修身齐家等观念,均在家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家训不是用来对外吹嘘和自我标榜的东西,它们只在家族内部传承,融合了社会行为准则和家族处世经验,少有大话虚饰,语言朴实,寓意深刻,寄望殷殷。

  全书跳脱出以个别古代家训为主的说教式或释读式模式,而将中国古代家训中的精髓提炼出来,将重要的家训内容与历史人物、典故融为一体,点面结合、寓理于情,让人读起来亲切踏实。

  我国古代的家训文化起源甚早,周公首开中国家训的先河,他的《诫伯禽书》就是先秦家训的代表作。孔子看见经过庭院的儿子孔鲤,问他“学诗乎”“学礼乎”,并告诫他“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诫子书》倡导“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宋朝史学家司马光《家范》云:“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清朝宰相张英在家书中写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在书中,作者还列举了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对后代的遗训、“关西孔子”杨震的家族兴盛、世家大族琅琊王氏百年传承等等。韩升对此的总结是,我们的家训经过了千百年实践的检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历史上存在的许多名门望族,子孙兴、人才辈出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家风正家训好。

  古代家训的内容十分丰富,一则家训就是一段历史。这些家规、家训、家范蕴含着许多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读书治学、立身成才之道,是中国人美好品质的凝聚,值得世人尊敬和景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读图
   第06版:地方·旗县
   第07版:要闻
   第08版:要闻
   第09版:收藏
   第10版:教育
   第11版:悦读
   第12版:公益广告
一则家训就是一段历史
今天应该快活
新华热书榜
短短四季串起长篇人生
从国学中获取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