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银质抓周盘

  □王继军

  图中所示为一只清代银质抓周盘,直径为5.8厘米,边厚0.3厘米,重14.5克。从正面看,该盘正中央为一面内凹的圆镜,左右两侧各为剪刀和一本“万年通书”。圆镜的上方,分别为盒装盘秤与一把老式直尺;下方的算盘小巧别致,连每一颗珠子都可拨动。所有物件均具体而微小,且都是用焊接的方法经过精心布局排列,一目了然。从反面看,正中央为太极八卦图案,周围则依次为鼠、牛、虎、兔等代表着生肖的十二种动物立体图,在它们的外围,分别对应着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的阳文汉字,间距得当,工整清晰。端详整件抓周盘,可见其工艺精美,包浆浑厚细腻,光线下依然银光灿灿,令人称奇。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中有这样的描述:“江南风俗,儿生一期(即满一周岁),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这是有关抓周的最早文献记载。因此,抓周又称“试儿”,是一种在小孩周岁时预卜婴儿前途或性情的习俗。通常在小孩面前放置六样不同事物(也可是6的倍数),取其“六六大顺”的吉祥含义。然而,让刚满周岁的婴儿抓取剪刀、算盘之类的易伤之器存在风险,聪明的古人便发明设计出“抓周盘”来。

  就大小看,这件抓周盘也就婴幼儿的手掌大小,到底如何使用呢?在宾朋满座的抓周宴上,周岁孩童穿戴一新坐于桌面,双眼被红绸布蒙住。外婆郑重地将抓周盘放到桌上,此时母亲将孩童的小手引近,大家屏息凝神,看小孩中指最先接触到什么,便有相应的祝福语:触到圆镜,说的是“明镜高悬主公道”;触到剪刀,便说“心灵手巧手艺精”;触到“万年通书”,则说“知书达理中状元”;触到盘秤,道贺“知轻识重有分量”;触到尺子,便是“知长知短守分寸”;触到算盘,赞其“精打细算发大财”。更为有趣的是,抓周盘还有公母之分:公的用于男孩,圆镜为凸镜,算盘位于上方;母的用于女孩,圆镜为凹镜,算盘位于下方。其凹凸代表阴阳,算盘位于上方,意为长大后管理商海之上的大财;位于下方则为女孩长大了即使操持算盘也只能理理家中厨下的小财。个中寓意,颇具重男轻女的时代烙印。

  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育子》篇中出现的详细描述,说明唐宋时期抓周之风已传遍全国。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提到“那日你家父母在炕上摆了许多的针线刀尺、脂粉钗环、笔墨书籍、戥子算盘,……邀我进去,一同看你抓周儿”,可看作“抓周”一词始现民间的例证。至于钱钟书的名字来自抓周时抓了一本书,则更充满古老民俗的趣味。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读图
   第06版:地方·旗县
   第07版:要闻
   第08版:要闻
   第09版:收藏
   第10版:教育
   第11版:悦读
   第12版:公益广告
元代大画家任仁发的“鞍马之劳”
石钺
辽代釉陶三彩套盒
银质抓周盘
清代紫檀状元箱
枕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