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包

    □朱卫东

    红包,起源于传统的“压岁钱”习俗。因“岁”与“祟”同音,“压岁”就是压住邪祟,压岁钱有“护身符”一样的作用,代表了人们一种朴素而美好的愿望。明清时代,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的。民国以后,机制的无孔铜元取代了传统的方孔铜钱。因串系不便,民间逐渐出现了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的习俗,寓义“长命百岁”,这就是严格意义上的红包的雏形。这一时期的红包,主要是过年时,长辈发给晚辈,寓意祝福和关爱,后又演变为欢庆重要节日、恭贺婚庆寿诞时的必备礼节。

    早期的红包多用于亲友之间赠送,图案比较简单,色彩单一。民国时期,一些精明的商家发现了红包背后蕴藏的巨大商机。他们尝试着在春节、元旦来临之时,给一些老主顾和潜在的客户赠送一些装有小额礼金或礼品的红包。这些红包大多经过精心设计,纸质精良,图案优美,内容除恭贺和祝福之外,往往还印刷有商家的产品和版权、地址之类信息。这些红包一方面可以用来联络感情,另一方面又可以起到宣传产品的作用,一举两得,很快便风靡全国。

    图示是一只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商家红包,纸质,长方形。正面的上方是“恭贺新禧”四个篆体红色大字,画面上有圣诞老人的画像,胡须花白,衣着红艳,满脸的慈祥,手中拿着一只装满了糖果的袜子。对面跑来了一位穿着蓝白条纹棉衣的红发小朋友,看见圣诞老人,高兴地又蹦又跳。老人和孩子之间是两句红色的:“贡献最新衣料永抱薄利主义”。最下方是“大同绸布公司”,“上海静安寺愚园路口”等字样,表明了红包的发放人。红包的背面相对比较简洁,红色的花纹中央是金黄的篆体大字“岁岁平安”,在上下两束蓝色小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整只红包印刷非常精美,虽因年代久远,画面色泽稍有消褪,品相依然完好,非常难得。

    和同期的其他红包相比,这只红包有三个突出的特色。第一个特色是双面图案印刷,旧时的红包一般只有正面图案,这只红包的背面也印刷有精美的吉祥图案。第二个特色是暗纹印花的工艺,这一技术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第三个是圣诞老人画面,传统的红包上大多绘有“喜鹊报春”、“花开富贵”、“金玉满堂”之类的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图画题材,圣诞老人之类的异域风情的红包图案非常罕见。圣诞节和公历元旦相差不了几日,这种红包可以从圣诞节一直发放到元旦,广告宣传效果更为持久。此外,这只红包上还印刷有“薄利主义”之类语句,薄利多销,体现了一种非常高明的营销艺术。透过红包,我们可以了解到民国时期的印刷业和商业发展状况,颇具历史和收藏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收藏
   第07版:国际新闻
   第08版:国际新闻
   第09版:论道
   第10版:评论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6
卧鹿纹金花银盘
古韵粉盒散幽香
《过年》
红包
将军罐
春晚纪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