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阿腾都西: 在自强中书写奋斗人生

  □本报记者  郝雪莲

  要不是亲眼所见,你不会相信眼前这些精美的银器是出自一位37岁的蒙古族残疾青年之手。初见阿腾都西,是在他的纯银手工艺品店里。店面一楼销售各类纯银饰品、生活用品,二楼是他的办公室、工作间和精品展厅。

  “这张纯银茶几是不久前接到的订单,已经完工了。如果上面再摆放上纯银茶具,那就是一套完整的蒙古族特色茶文化工艺品了!”一只手控制着轮椅,另一只手抚摸着纯银茶几,阿腾都西在精品展厅用蒙古语和汉语交错着给来人介绍他的作品,兴奋得像个孩子。

  在这间不大的展厅里,一件件镶嵌着珊瑚、绿松石等珠宝,雕刻精美又造型独特的银制茶壶、酒盘、鼻烟壶等蒙古族传统器具,让人惊叹他的杰出技艺。

  阿腾都西转动轮椅来到隔壁的办公室,两侧墙上挂满了荣誉证书:首届内蒙古民族民间工艺博览会金奖、首届中国民间艺术高层论坛银奖、入选2010年首届中韩残疾人美术交流展,2014年自治区乡村好青年、第19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17年自治区级草原英才……

  他精心打造的两件纯银手工艺术品——一件高92厘米、宽81厘米的鼻烟壶和一只重100多公斤的大银碗,都登上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这个“巨宝碗”还曾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展出。

  “到今年,做银匠整整19年了!”回顾自己的手工艺人生涯,阿腾西都感慨良多,“残疾人创业充满艰辛,但坚持肯定有回报。”

  阿腾都西5岁时,因病致残,双腿不能行走;12岁时自己琢磨制作塑料鼻烟壶开始手工艺启蒙;18岁学习银匠技艺并开小店创业;26岁在乌审旗建立金银器具加工厂,招收30多人和他学手艺,其中大部分是残疾人。

  “刚开始创业真的很难,没钱、没帮手,经常通宵赶订单。”为赶一个订单,他三天三夜没下过轮椅,■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终于在大年三十晚上完成时,已经累得头晕脑胀爬不起来了。

  凭着高超的技艺和刻苦钻研,阿腾西都的创业之路越走越宽。光银碗,他1年就能卖出200多个,每个售价在2000元至1万元不等。

  事业逐步走上正轨的阿腾西都并没有满足,他想让更多的残疾人和他一样“站”起来,有自己的事业,能养活自己。

  2008年,在政府支持下,他创办了阿腾莎民族金银器具加工厂,厂子里60%的手艺人是和他一样的残疾人。如今,他在鄂尔多斯市的6个旗区开设了6家传统手工艺品销售店,这些年每年的销售收入在700万至1000多万元。他带出的徒弟累计也有100多人,多数学艺后自立门户,成为自食其力的手工艺人。

  “民族手工技艺的传承最重要的是打品牌、保质量、讲信用,否则发展不会长久。”阿腾西都意识到保护和传承蒙古族传统手工技艺的重要性,一直坚持纯手工制作。他制作过的百余种作品中,有十几种已经成功申请了专利。

  他还热衷公益,积极回报社会。从2011年开始,他每年资助乌审旗蒙古族中学3万元组织校际文艺比赛;从2015年开始,每年资助十几万元给牧区贫困残疾人购置轮椅,还带他们去旅游。

  如今,他又有了新打算:计划把金银器具加工厂当作培训基地,招收更多残疾人来学习金银器具手工制作。这几天他正忙着协调在康巴什建立“关爱残疾人手工创业园”的事,要依托康巴什区4A级旅游城市的优势,打造一个民族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的销售平台,把蒙古族传统手工艺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观察·巴彦淖尔
   第05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6版:质量报告
   第07版:内蒙古公安
   第08版:公益广告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彩虹
以更大力度 全面深化改革
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开幕
习近平同纳米比亚总统根哥布举行会谈
一幅山清水秀的生态旅游画卷
打造内蒙古 美食名片
国内首个宣传足改的 专业电视频道上星播出
阿腾都西: 在自强中书写奋斗人生
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