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喜看田畴披锦绣 沃野千里尽欢歌

——巴彦淖尔市全力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综述
大棚种植。
枸杞晾晒
有机牧场
无土栽培
  □文/王紫丁 图/高晓龙 焦世聪

  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作为农牧业城市,农牧业兴旺发展是巴彦淖尔的安身立命之本。

  2017年7月27日召开的巴彦淖尔市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指出:“全市要用系统化的思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抓好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等工作。”自此,科学的顶层设计开启了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的新路径,巴彦淖尔肩负着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向塞上江南、绿色崛起的目标阔步前行。

  喜看今日巴彦淖尔,瓜果飘香、粮丰畜壮,八百里河套田畴似锦沃野生金:精深加工农产品走俏国内外市场,“绿色河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一条条农牧业产业链在田野上延伸,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遍布城乡;多种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带来更多实惠,笑容满溢农牧民的脸庞;科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提供“零距离”服务,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从田野延伸到人们的餐桌上……

  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无穷魅力,正在这片热土上尽情绽放。

  物产丰饶、资源禀赋的巴彦淖尔,长期以来在资源利用过程中,不是为解决资源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在探究怎样才能将其利用得更好、更完全。

  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巴彦淖尔在两个方面探索出了具有河套特色的开发利用途径:一是盐碱地改造;二是农畜废弃资源转化利用。

  巴彦淖尔现有盐碱化耕地484万亩,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5%。为啃下这块硬骨头,巴彦淖尔市委托清华大学编制了巴彦淖尔市484万亩盐碱化耕地改盐增草兴牧示范工程规划,计划投资128.9亿元。工程全部实施后,耕地质量将普遍提高1~2个等级,新增优质牧草930万吨或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0亿斤,年新增效益38亿元以上,相当于再造一个河套;同时有利于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并有效增加地表植物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增强水土保持能力,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今年,在自治区支持下,巴彦淖尔市以五原县5万亩示范园建设为重点,加快实施盐碱地改良工程,全市实施改盐增草兴牧重点区域30万亩,力争达到50万亩。预计到“十三五”末,全市完成315万亩盐碱地的治理工作。

  把资源“用起来”,还要将资源“吃干榨净”。巴彦淖尔在全市范围大力推广绿色集约安全生产模式:深入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今年计划推广控肥增效技术260万亩,增施有机肥370万亩;推广机械施肥、种肥同播、水肥一体、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在做好传统地膜回收基础上,引导农牧民使用高标准厚地膜,引进试验可降解地膜;规范限量使用饲料添加剂,减量使用兽用抗菌药;做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转化利用,通过秸秆粉碎还田、过腹还田、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方式,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减少畜禽粪污污染。

  促进产业有机融合 让农牧民享有更多全产业链红利

  2017年,杭后康尔徕绿色食品专业合作社主动与山东客商对接,为2000多亩大棚彩椒销售找到了“婆家”。合作社理事长裴军武说:“合作社按照‘八统一’模式为村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创新了订单生产型、长期流转型、反租倒包型3种经营模式,解决了村民所担心的种什么、怎么种、卖不了的问题,实现了农企双受益。”

  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成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进一步统筹整合涉农涉牧资金,重点加大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和培育力度,更好地发挥其支农带农作用,大力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园区建设,延长产业链,开发出更多附加值高的新产品。目前,全市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280家,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

  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的同时,该市通过政策扶持、机制创新、典型带动等方式,积极推动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并制定下发推进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紧密联结机制实施方案,确定订单契约型、“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型、“企业+基地+农牧户”型、服务协作型、股份合作型等9种农企利益联结方式,“农企”联姻、利益联结,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带动了巴彦淖尔市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极大促进了农牧民增收。全市农企利益联结覆盖率已经到达80%以上,20万户农牧民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农牧民人均来自产业化的收入近万元,占总收入70%以上。

  推进农村牧区产业融合发展任重道远,巴彦淖尔已做好在新时代大展拳脚的准备:计划设立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产业引导基金;培育和引进在全国全区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推进乳肉、粮油、绒纺等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产业集中度和产业化水平;完善仓储、保鲜、烘干、清选分级等设施装备条件,促进农畜产品减损增效;壮大农村电商、订单直销等新业态,鼓励企业在大中城市设立农畜产品直销店,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营销平台;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推进农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

  发挥科技杠杆作用 以创新驱动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不断健全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通过组建专家团、开展科技培训、建立农技服务热线等方式全方位服务农牧业生产。目前,全市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56个,各类新品种、新技术示范辐射带动面积达589万亩,全市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市已建成1个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7个旗县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和38个苏木乡镇农残速测室。

  下一步,该市将大力实施质量战略,以创新驱动推进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大与各级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和范围,创新科技服务方式。推进农牧业新品种和地方特色品种的选育,加快农牧业新技术的研究、集成和示范。加大农牧业技术推广力度,依托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大力推广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提升科技转化能力。发挥各类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集中建设15个万亩以上市级高标准示范园区。推进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建设巴彦淖尔智慧农牧业平台,实施“互联网+现代农牧业”、智慧气象等工程,开展物联网试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推动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地域品牌战略 让河套品牌成为优质农畜产品代名词

  品牌是一个企业或行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巴彦淖尔市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年产小麦、葵花、番茄、脱水菜、羊肉等优质农畜产品110多亿斤。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围绕“绿色河套”金字招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扶持和发展名牌产品,农畜产品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提高,特色农畜产品借助品牌效应身价倍增。举例来说,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销售的兆丰河套面业有限公司“鸡鹿塞”石碾面粉三大系列30多个品种,面向追求高品质的消费人群,每公斤最高卖到260元,创下品质面粉销售的高端价位。

  品牌催生效益,农民发展绿色农业也有了动力。目前,该市农副产品注册商标1996件,其中驰名商标7件、著名商标65件、知名商标131件;河套面粉、巴美肉羊、河套蜜瓜等优质产品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河套巴美肉羊”“河套番茄”等16个产品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河套平原素以出产优质农畜产品而闻名天下,这本身就是珍贵的无形资产。下一步,巴彦淖尔将充分发掘利用这一优势,全力抓好河套地域品牌建设。编制河套农畜产品品牌发展计划,制定完善扶持政策,完成“河套”地理标志商标注册,让“河套”成为巴彦淖尔绿色农畜产品的代名词。建立河套产品全程质量标准体系,鼓励引导企业、合作组织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对符合标准的产品授权使用河套地域品牌,让“河套牌”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强化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争取将肉类、果蔬、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全部纳入追溯体系。加大品牌宣传营销推介力度,系统策划河套品牌对外宣传,线上线下加强品牌营销推介,提高河套地域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力打造“塞外粮仓”“天下厨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巴彦淖尔市全力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综述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观察·巴彦淖尔
   第05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6版:质量报告
   第07版:内蒙古公安
   第08版:公益广告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彩虹
喜看田畴披锦绣 沃野千里尽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