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型农民的春耕新观念

乌兰浩特的有机水稻名气大。
抢抓农时春耕忙。
购买化肥备春耕。
  □本报记者  胡日查  高敏娜

  天气刚刚回暖,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幸福嘎查勤快的农民就已经坐不住了,他们早早就来到嘎查村民杨泉家,跟他商量今年开春种地的事儿。

  杨泉是幸福嘎查有名的水稻“行家”。他从17岁开始一边种地,一边收粮。为了让家乡的水稻卖上价,带动更多农民致富,他决定打造家乡的大米品牌,于是开始成立合作社、注册大米品牌、成立米业公司,以保价收购方式与农民签订订单合同……风风火火地干了几年,打下了硬底子,现在他已经把家乡的大米卖到了北京、上海、呼和浩特、包头、杭州等地。

  “今年水稻哪个品种好?”“我家去年水稻就没卖上价,今年还能种吗?”“如果跟你签订单,是不是就能有保证?”一时间,前来咨询的村民已经挤满了一屋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把问题抛给杨泉,希望他能给出答案。

  “今年我还会与大家签订水稻收购合同,秋后不受市场价格影响,以1.8元一斤回收。”杨泉边说着,边抓了一把去年他试种成功的水稻新品种给大家看。“这个是稻花香品种,品质比普通水稻好,成熟期大概在128天—130天左右,适合咱们这边种植。”

  听说杨泉能订单回收水稻,科右前旗归流河镇巴达仍贵嘎查村民韩乌力吉巴雅尔特地从家赶过来跟他“面谈”,最终决定跟杨泉签订收购合同。他现场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去年家里种了60多亩水稻,1.4元一斤卖的,如果按照杨泉说的1.8元一斤卖给他的话,能增收2万多元呢。”

  正说着,只见外面又来了一大拨人,带头的张淑芳大步走进屋就直奔杨泉。“我早上跟村里人一说要来你家看水稻种子,村里人就自发跟我来了,快给我们村的人讲讲。”原来,张淑芳带来的十多个人是乌兰哈达镇三合村的村民。

  已经跟杨泉合作过三年的张淑芳喜滋滋地告诉大伙,“去年年头不好,但我种的30多亩地不仅没赔,还赚钱了呢。”一起来选种的三合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伟附和道:“我去年没选好种子,结果粮食不好卖。我跟张淑芳家地挨地,看人家的水稻长得好,秋收后直接就高价卖了,看着都眼馋。马上就开春了,我今年打算签订单,试种新品种。”

  订单农业让更多农民对种地有了底气,大家七嘴八舌的商量着、切磋着,更加明确了今年的种植方向。

  杨泉告诉记者,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思想越来越活泛的新型农民已经有了不一样的春耕观念,一方面要选好品种提高品质,进而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另一方面要寻求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从单打独斗趋向抱团取暖,今年,预计辐射带动周边农民700多户,发展订单农业5000多亩。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一线
   第06版:旅游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地方·盟市
   第09版:视觉·影像力
   第10版:读图
   第11版:沃土
   第12版:天下
致读者
新型农民的春耕新观念
产业扶贫 精准决定效果
“住村里比城里还舒服!”
为啥摇到手的公租房 却又不属于我了?
打好生态经济牌 走出绿色发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