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釉琉璃墓里的秘密

《诵经图》局部。
金腰带。
《舞乐百戏图》。 墓室壁画是中国传统壁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绘于墓室的四壁、顶部以及甬道两侧。墓室壁画的内容多是反映逝者生前的活动情况,也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日月星辰以及图案装饰等。
镂空金饰件。
联珠纹金管状饰件。
墨书题记残片。
联珠纹金耳坠。
金宝屯辽墓壁画《契丹侍者图》(局部)。
墓室之墙用绿釉琉璃砖砌成。
  

  广袤的内蒙古大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化遗产博大精深。近年来,随着内蒙古文物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些古代城址与墓葬被发现,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精品大量破土面世,极大地丰富了草原文化遗产的内涵。

  在内蒙古考古发掘的辽代文化遗存中,几座辽代墓葬的发掘内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为中国考古学科提供新的内容信息和新的认识。1986年,通辽市奈曼旗发掘的辽陈国公主墓,出土了黄金面具、银丝网、缨络、琥珀饰件等珍贵文物;1992年,在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发掘的耶律羽之墓,出土了大量金银器皿和瓷器;1994年,在阿鲁科尔沁旗宝山辽墓之墓室内,发现了题材丰富的精美壁画,堪称辽代壁画艺术的宝库;2003年,在通辽市科左后旗吐尔基山发现1座保存完好的辽代贵族墓葬,出土了精美的彩绘木棺,棺内墓主人身着10层华丽的丝织衣物;2015年,在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发掘的辽代贵妃萧氏家族墓葬,为研究辽代后族萧氏家族及辽代奚族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其中,辽陈国公主墓被评为“七五”期间全国重大考古发现,其它皆入选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位于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通辽市开鲁县金宝屯辽代皇族墓,是内蒙古近期发掘的1座大型古墓,出土的精美文物融中西方文化元素,对于研究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及草原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编者

  舞乐百戏

  在东汉壁画墓中, 反映现实生活内容最为丰富的当属和林格尔壁画墓。该墓的墓主人系东汉1位高级官吏,墓中壁画全景再现了他的传奇一生,其中《舞乐百戏图》堪称汉代壁画的精品。该壁画描绘了墓主人和宾客边饮酒边观看舞乐杂耍的情形。表演场地的中央有一面建鼓,两侧各有1人执桴擂击,一边是乐队伴奏。弄丸表演者同时飞掷5颗弹丸,飞剑者跳跃着将剑抛向空中,舞轮者站在踏鼓上将车轮抛起,倒提者在四重叠案上倒立。童技是最惊险的节目,1人仰卧地上,手擎樟木,樟木上横木两侧各1人,为反弓倒挂状。画面上部,1名男子与1位执飘带的女子正翩翩起舞。表演者都赤膊、束髻,肩臂绕红带,动作优美、矫健。

  《舞乐百戏图》为罗列式构图,反映出中国早期绘画的观念。以建鼓为中心安排人物的构图位置,将观者置于上角,在余下大面积中尽情描绘场中舞乐杂耍之人,只描写其意而不事雕琢。画面设色鲜艳,以红为主,间以黑、棕色,透露出天真质朴的气质,表现出作者稚拙的艺术思维和熟练的绘画技巧。    (吴越)

  绿釉琉璃墓里的秘密

  内蒙古东部的赤峰市、通辽市,历史上曾是辽王朝的“京畿”地区、契丹人的政治中心。这一地区分布有辽上京、辽中京两大都城,还有辽祖陵、辽怀陵、辽庆陵三大皇族陵寝。围绕着这一地区,不断有重大考古发现。

  春暖花开之时,驱车至通辽市开鲁县东风镇金宝屯村,探寻我区近期发掘的1座辽代皇族墓葬。远远望去,这座辽墓处于西辽河和新开河冲积平原上,其周围平坦而宽阔。

  这座用绿釉琉璃砖砌成的古墓,究竟埋藏着多少历史的秘密呢? 

  辽太祖的“私城”

  曾遭盗掘的金宝屯辽代皇族墓葬,破坏较为严重,地表可见数个盗坑及辽代砖块、铁片等。我区文物考古工作者对这座辽代皇族墓葬的其中两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1号墓为砖砌多室墓,由墓道、甬道、墓门、东西耳室和主室组成。主室平面呈方形,墙体及墓室顶部均用绿釉琉璃砖砌成。考古人员在两处墓葬中均发现了壁画,但壁画保存较差,内容主要为墓主人生活场景图,有《牵马图》《契丹侍者图》《双鹤图》《莲花图》等。1号墓和2号墓规模很大,属于同一家族墓葬,尤其是1号墓葬用砖均为绿釉琉璃砖,这是继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堂弟耶律羽之墓后,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第二座用琉璃砖砌成的墓葬。由此推断,1号墓的主人是辽代皇族。

  在1号墓甬道东壁发现用汉文与契丹大字记载墓主人身份的墨书题记。从墨书题记中“蒲骨(古)” “惕(提)隐” “削銘誌”等推断,1号墓为辽代中期皇族墓葬,墓主人为耶律蒲古(骨)。据《辽史·列传第十七》记载,耶律蒲古,字提隐,为耶律阿保机之弟耶律苏的四世孙,以武勇著称。

  墨书题记中的“葬龍化州西二里”,应是墓葬的地点,表明该墓葬位于龙化州西部,而且距龙化州不远。辽代龙化州建于公元902年,是辽太祖的“私城”,也是他称帝之处,属辽代重要的州城之一。“在金宝屯辽墓中发现的墨书题记,改变了以往学术界对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私城’龙化州地望的认定,对于辽代历史地理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霍宏伟说。

  距金宝屯辽代皇族墓葬东约25公里处,有1座辽代福巨古城遗址,呈正方形,边长约800米。城墙破坏严重,城址西北角有200余米东西走向的夯土城墙。在古城遗址内发现寺庙、砖窑等遗迹,地表可见大量板瓦、筒瓦等建筑构件残片。根据古城的规模判断,应属于辽代州级的城址。福巨古城遗址东有一个高约5米的土台,上有辽代砖瓦、墙体壁画残片等,可能为《辽史》中记载的“金铃岗”。考古工作者从辽代皇族耶律蒲古墓葬中墨书题记内容及福巨古城遗址的地理位置等分析,初步推断福巨古城为辽代龙化州城址。

  在辽代,中国北方草原开始了大规模的城池建设。据《辽史》记载,辽朝有“京五、府六、州军城百五十六、县二百有九。”目前能够确认的辽代古城遗址有200余座,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辽上京临潢府城址、辽中京大定府城址。还有一些有名的州县城,如龙化州城址、丰州城址、祖州城址等。

  见证中西文化交流

  辽朝(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封建王朝。辽国200余年来,在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草原丝绸之路实现的。

  “驼铃古道丝绸路”,丝绸之路是横贯亚欧大陆的古代商贸通道,草原丝绸之路属于丝绸之路北线,对推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辽朝的活动中心在今内蒙古东部的通辽、赤峰地区。草原丝绸之路从内蒙古东部开始, 横跨内蒙古全境。此次发掘的金宝屯辽墓就位于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上。

  辽朝非常重视与西域、中亚地区的联系,积极与草原丝绸之路上的各地区开展贸易往来。此次在金宝屯辽墓内发现的琉璃砖、金银器、莲花图案壁画等,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元素,为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史及草原丝绸之路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考古资料。

  金宝屯辽墓1号墓墓室之墙由琉璃砖砌成,其用材和建造方法与耶律羽之墓基本相同。琉璃,在古代也叫“瑠璃”,它流光溢彩、晶莹剔透,被佛家誉为“佛教七宝之一”。当时佛教的兴盛, 对辽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据史料记载,唐天复二年(公元902年), 契丹“城龙化州于潢河之南, 始建开教寺”。此“龙化州”即金宝屯辽墓中墨书题记记载的龙化州,开教寺就是1座佛教寺院。 

  金宝屯辽墓出土的金银器主要有金腰带、金耳环、管状器等,有的装饰联珠纹、摩羯纹、忍冬纹等纹样。联珠纹、摩羯纹在辽陈国公主墓、耶律羽之墓出土的金银器中也有发现。辽代的金银工艺继承了唐代的传统,又受到波斯及地中海等地文化的影响,并根据本民族的生活习性制造了富有特色的金银器。

  联珠纹起源于波斯萨珊王朝,是一种由大小相同的圆圈或圆珠排列而构成连续性的图案。金宝屯辽墓出土的联珠纹金耳环、金管状器等,饱满圆润,技法高超。联珠纹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了我国古代传统的装饰纹样。金宝屯辽墓出土的金银器均带有中西方文化元素,表明金银器在草原丝绸之路的文化交往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金宝屯辽墓2号墓墓室四面墙壁上部均绘有莲花图案,分上下多层,莲花颜色以红、黑色为主。墓室内绘莲花图案,在其它的辽代大型墓葬中也有发现,如河北宣化辽代张文藻墓墓室正中绘莲花藻井, 后室顶绘二十八星宿和莲花图案等。可见,莲花图案是辽墓壁画常见的一种题材。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宝山辽墓中的壁画,绚丽精致,题材丰富,其中2号墓石房内北壁的壁画《诵经图》,取材于“杨贵妃教白鹦鹉”的故事。绘画以竹、石、花、木等为背景,烘托出静谧安恬的氛围。整幅壁画以一贵妇为中心展开,其前侧并立4人,表情谦和。其身后有两女侍立,1人持扇,1人捧净盆,神情恭谨。在衣饰着色上,贵妇服装色彩鲜亮明艳,众仆衣饰颜色较暗,意在渲染女主人的中心地位。贵妇云鬓抱面,所梳发髻的正面上下对插两把发梳,佩金钗。弯眉细目,面如满月。内穿红色抹胸,外罩红地毯路纹宽袖袍。贵妇端坐于高背椅上,面前置红框蓝面条案,上有展开的经卷,案左置高足金托盏,右侧立1只鹦鹉,羽毛洁白,钩咏点红。案、椅下铺团花地毯。贵妇仪态典雅,左手持拂尘,右手轻按经卷,俯首吟诵。

  该壁画属唐画的风格韵致,为唐画名家的粉本。  

  留住珍贵的文化记忆

  金宝屯辽墓因盗而发掘。如何保护和利用古墓葬这一文化遗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的课题。

  我国境内草原丝绸之路沿线的古代墓葬,都是我国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推进,对其沿线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区按照文物保护“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基本方针,加强草原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力求让文化遗产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保护古墓,我区在已发掘的辽墓周围,利用考古、勘探的办法,科学、合理地划定保护区。我区已在辽陈国公主墓、耶律羽之墓等古墓群安装了“草原神灯”,使之得到监控和有效保护。在人烟稀少的草原上,马背文物保护队员默默守护着珍贵的文化遗址和古墓葬群。

  古墓葬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有专家建议,在信息化时代,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手段保护和保存古老的墓葬,使之成为永恒的文化记忆,同时以数字化手段展示古代墓葬;把一些珍贵的墓葬整体搬进博物馆,让人们对古墓葬这一文化遗产有正确、科学的认识。

  

  (云芝)□文/图  崔树华  连吉林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党报联盟靓点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影像力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彩虹
绿釉琉璃墓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