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基层不妨静悄悄

  □万石

  日前,某县在开展“千名干部进百村入万户”活动中,为了真实掌握工作开展情况到底怎样、群众是否满意,该县县委书记静悄悄下乡,先直奔田间地头、走访普通农户问群众,然后再针对问题督办“擂”干部,最后才听工作队干部的介绍,收到了良好效果。

  下基层是一种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汇聚人心、凝聚力量的重要途径,历来为我们党所高度重视。然而,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预约式”调研盛行,在下基层调研之前往往是提前几天下文件、发通知、打电话,让下级单位有了充裕时间“踩点”。于是,调研的线路被预先设计好,访问的“群众”被精心挑选好,甚至连“台词”也被事先准备好……

  如此一来,领导见到的情景是经过导演好的,看到的人物是经过包装过的,听到的声音是经过加工了的。这样的下基层表面上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实际上听到的是官腔而非民调,看到的是官绩而非民情,注定不会有好效果。

  相比之下,静悄悄地下基层值得提倡、值得点赞。其一,静悄悄地下基层,能掌握平时听不到、看不到、想不到的新情况;其二,静悄悄地下基层,没了层层陪同,可以减少对基层正常工作的影响和干扰;其三,静悄悄地下基层,有助于弄清实际情况,心中有数才能更好督促基层改进工作,并一起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回应群众的期待。如此静悄悄地下基层,不仅是尊重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生动体现,也恰恰是下基层的务实之举。

  毛泽东同志曾发自肺腑地说过“见不到群众就憋得慌”,并指出“要了解情况,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领导干部下基层要想听真话、摸实情,就不能走马观花、浮在表面,更不能听任摆布、提前布景,而要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开动脑筋,迈开双脚,掌握主动权,让下基层调研真正成为体察民情、洞悉民意、了解实情、引导决策的窗口,从而促使基层扎扎实实地工作,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 影像力·特别报道
   第06版:国际新闻
   第07版:公告
   第09版:国际新闻
   第10版:评论
   第11版:收藏
   第12版:公益广告
让青春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
辣语
“长高”
把生命放在征途上
下基层不妨静悄悄
多样回忆是城市的灵魂
激活“老字号”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