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乌海妇女 携手企业 编织幸福梦

  本报乌海5月28日电  (记者  于海东)在一阵缝纫机有节律的嗒嗒声里,齐治芳又快乐地编织起自己的幸福梦。家里种着地、养着猪,闲时靠做手工编织还能多些收入,她感到很满足,踩在踏板上,仿佛是跳着韵律舞。

  齐治芳是乌海市海勃湾区千里山镇巴音乌素村的一名普通农妇。家里日子谈不上多么富裕,但积极乐观的她总是寻找着增收的机会。前年,镇里引进了一家公益企业——乌海市源联巧手工艺有限公司。这家企业不仅免费培训编织、绣花、缝纫技能,还揽来订单给村民做,帮着村民增收。齐治芳加入进来,农闲时跑来公司做活,农忙时就在家里抽空做,1年增收三五千元,而且不耽误农活,她很知足。

  自打公司来到镇里,已经有100多个村民在这里找到了增收的门路。由于是公益企业,公司不赚钱,镇里给企业提供了办公生产用房,企业不仅为村民提供手工编织的机会,还帮助村民售卖猪肉、羊肉和蔬菜等农产品。企业董事长张立彤是一名退休教师,还是千里山镇妇联兼职副主席。“手工编织和缝纫裁剪的活适合妇女干,工作时间自由,在家或者来公司做都行。”她表示,由于是刚走上正轨,等以后公司订单多了,村民会增收更多。

  加入到乌海市源联巧手工艺有限公司的职工不仅有村里的妇女,还有企业的下岗职工。从企业下岗后来到公司的张丽,心灵手巧。2016年,公司送她参加了内蒙古首届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培训班。培训后,她不仅学会了传统服饰制作,又自学了编织花样。如今,她每月仅服饰制作和编织收入达1500元左右,加上在公司物业工作,每月总收入近4000元。

  如今,公司与海勃湾区近700户的贫困户建立了扶助关系,成为自治区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和海勃湾区光彩事业精准扶贫示范基地、少数民族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带动了120多人居家就业。这些员工不仅能够缝纫,而且能编织出20多种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披肩、手套、围巾、帽子,以及时髦的抱枕、鞋垫、手包等手工艺品。除了帮助增收,公司还帮助联系市里的医院,每年免费为村里的妇女体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地方·盟市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读友
   第09版:经济周刊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生活
阿拉善盟要让贺兰山重披绿装
进城牧民再就业
调高城乡居民 医疗保险待遇
乌海妇女 携手企业 编织幸福梦
“最多跑一次” 实现高效政务服务
为脱贫攻坚保驾
最炫民族风
查获一起 走私珍贵动物制品案
包头市:每晚相约《开心棒棒糖——快乐蒙语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