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昔日各扫门前雪 今朝携手奔小康

3村开启跨界种植模式

  □本报记者  张慧玲

  沐浴在清晨的阳光下,通辽市科尔沁区莫力庙苏木福发屯村的麦田散发着淡淡的麦香。看着长势喜人的小麦,村党支部书记潘玉明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不远处,李家围子村村民刚刚移栽完红鲜椒秧苗。村党支部书记范臣正在考虑是否要在村里建个冷库,让村民的收入更上一层楼。

  胜利村今年第一次种植大豆。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贸易形势以及国内市场对大豆的需求,村里该如何引导农户进行种植、要不要开展豆制品深加工?怎样才能让村民丰产又丰收?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村党支部书记孙方旭的心头。他决定把福发屯村、李家围子村的党支部书记召集在一起,再开一次联合座谈会,讨论接下来的工作计划。

  福发屯村、李家围子村、胜利村是通辽市科尔沁区莫力庙苏木相邻的3个村,在地图上,3个村就像三角形的3个点。今年初,3个村决定联合在一起搞种植,形成规模效应,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看着玉米价格持续走低,福发屯村早在2015年就开始转型种植小麦。小麦按种子的价格销售,是当时玉米价格的6倍。看到效益后,2016年,福发屯村将小麦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去年达到2000亩,并成立了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

  同样,为规避玉米价格下跌风险,李家围子村近几年调整种植结构,种植红鲜椒,种植面积上千亩,成立了诚信疏菜种植合作社,并建起了红鲜椒加工厂。

  看着相邻的两个村都有了自己的产业,村里的发展蒸蒸日上,还在种玉米的胜利村坐不住了。为了方便土地倒茬、保证种植规模,今年初,3个村决定每村各出1000亩集中连片耕地,进行土地轮作。

  “李家围子村今年种红鲜椒,明年就种小麦或大豆。同样,福发屯村今年种小麦,明年就种红鲜椒或大豆。同一年,3个村各种一种作物,下一年,每个村换一种农作物种植,相当于倒茬。”潘玉明解释说,无论轮到哪个村种红鲜椒,李家围子村都负责收购与销售;无论轮到哪个村种大豆,胜利村都负责收购与销售。同理,福发屯村负责收购与销售小麦。

  “以前,我们3个村各自发展,各扫门前雪,谁也不理谁。现在,我们3个村搞联合种植,就是一个整体,3个村是‘三足鼎立’,共同支撑这个整体。”范臣说。

  3个村跨界合作,不仅避免了无序种植,保证了种植规模和效益,更让村民得到了实惠。

  “以前,红鲜椒种植规模没有保障,村里也不敢成立加工厂,很多利润都让中间商赚走了。比如,红鲜椒分等次卖,一等椒8毛钱一斤,二等椒4毛钱一斤,平均下来才6毛钱一斤,而我们自己统货收购,至少保证7毛钱一斤。对种植户来说,每亩地至少能多挣200块。再说,回收的鲜椒需要掰把,农民还能来合作社打工挣这笔钱,每吨红鲜椒还能帮村民多挣300块。”范臣说,目前村里正在筹备建冷库,有了冷库,每个村每年可以多收入100多万元。

  “我们合作社的小麦也是供不应求。2017年,我们注册了地域商标——福发屯牌面粉。合作社统一种子和化肥、统一耕种,按绿色标准生产,不用农药,少用化肥,不加滑石粉增白剂,3块钱一斤的面粉,大部分都被农民抢购了。”潘玉明说,现在,麦地一年可以种两茬,种完头茬小麦后,还可以种蔬菜、油葵或荞麦,一年下来比传统种玉米每亩多收入1500块。

  “联合种植模式开启后,在另外两个村带动下,胜利村也会发展得很好。”孙方旭信心满满地说,接下来,3个村将凝心聚力,创建自己的品牌,打造精品产品,以获得更高的收益,让百姓幸福指数继续攀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 国内新闻
   第04版:文件
   第05版:草原足球
   第06版:首府观察
   第08版:文件
   第09版:经济周刊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 生活
“这里变成了塞外江南”
村路通了 姜德兵吃上“旅游饭”
帮扶在一线
23万余农牧户 加入供销社系统 合作社
3村开启跨界种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