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镇扶贫二三事儿

  □本报记者  王开  张彦钦  荣松如

  郭洪申  李文明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镇把准群众的穷困脉,“找准病根”后“对症下药”,探索出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一件件惠民实事、一项项特色产业,保障了群众在致富路上稳步前行。

  牧民的“牛嗑”

  “我昨天去养殖小区看了看我家的牛,有一头快要产犊了。你家的牛现在养得咋样?啥时候能下犊呀?”

  “再过一个月,我家就能新添俩牛犊,到时候家里就有12头牛了。我准备卖掉一头,至少能挣1万多元钱!”

  ……

  6月7日,甘旗卡镇束力古台嘎查牧民图门乌力吉和德胜坐在村民文化广场的大树下高兴地唠着“牛嗑”。

  2016年,在当地政府帮助下,德胜贷款5万元买了5头牛,现在牛群已经发展到了10头。加上家里的40多亩耕地,德胜夫妇一年收入2万元不成问题。

  对于失去劳动能力的图门乌力吉老两口,当地政府整合扶贫项目资金给他们买了5头黄牛托养在村里的养殖小区,老两口啥心也不用操,每年可以获得7500元钱的分红。

  “为使贫困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我们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依托当地黄牛养殖的地理和资源优势,以扶贫贷款为支撑,以配套服务为保障,全力推进黄牛产业与脱贫攻坚有效对接,通过发展黄牛产业增加全镇贫困户收入。”甘旗卡镇党委书记贺其叶力图介绍说,养牛效益好、见效快、收入稳定,已经成为群众增收的主渠道。甘旗卡镇还探索出贫困户贷款饲养基础母牛的几种模式,保证每户贫困户都有养殖效益。

  贺其叶力图说,对于有劳动能力、且符合贷款条件的200多户贫困家庭,镇政府帮助协调贷款,鼓励他们自养基础母牛,通过技术指导,品种改良,使贫困户不但有牛养,更能把牛养好、效益可持续。对于有劳动能力不能贷款、无劳动能力能贷款以及无劳动能力不能贷款的400多户农牧民,当地政府通过协调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实行反担保贷款买牛,以“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签订科学合理的合同,实施了“统一品种、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经营管理模式,降低贫困户的养殖风险,确保每头牛每年获得1000元到1500元的稳定增收。目前,甘旗卡镇黄牛存栏12.5万头,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养牛达到3头以上,贫困户通过黄牛产业发展可实现年增收3000元以上。今年,全镇贫困户能够实现全部脱贫,且收入稳定不返贫。

  黄东明轻装“减负”

  6月8日一大早,科左后旗妇联主席、甘旗卡镇莲花吐村包联干部乌芸娜就来到建档立卡贫困户黄东明家中,帮助黄东明化解3万元的民间借贷。

  一年前,黄东明因为需要购置种子化肥等物资开展春耕生产,从农资经销商王学光那里以1.5分的月利息借用了3万元。由于去年遭遇旱灾,黄东明家里收成不好,一直无力偿还。

  经过乌芸娜与债权人反复沟通,债权人王学光最终同意为黄东明免除了一年以来的5400元借款利息,这着实让黄东明兴奋了半天。

  “包联干部协调了以后,免了5400元的利息,3年内还本金就行,我特别高兴。现在我家有2头扶贫牛,32亩地也在包联干部的帮助和指导下播种完成。我想着把牛养好了、把地种好了,两年内就能把欠款还清了。”黄东明说,债务的有效化解,让他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对脱贫致富奔小康他更有信心。

  沉重的债务负担一直是困扰不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道难题。为有效破解贫困群众民间借贷积重难返、脱贫难度较大等突出问题,甘旗卡镇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减负行动”,集中力量,组织市旗镇村四级干部进村入户专项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民间借贷化解,通过摸底调查、借款认证、分类整治、因户化解等措施,帮助贫困户化解债务,减轻还款压力。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广大包联干部本着用情用心用力做事的工作原则,协调中间人、担保人,发动嘎查村两委班子、村老党员、老支部书记的协调带头作用,与债权人进行沟通协商,并帮助困难群众指定脱贫计划和还款日期,结合摸底情况,因户因人制定化解方案,用心、用情、用力地开展高利贷化解工作。”乌芸娜说,目前甘旗卡镇已成功化解101户148万元高利贷,并协助签订了规范的还款协议。甘旗卡镇还及时落实大病救助、先诊疗后付费、雨露计划等扶贫政策,协调托管方预支分红资金用于购置种子化肥等备春耕物资,有效缓解了贫困户春耕生产的资金压力,确保全镇范围内无贫困户新增高利贷情况发生,保障贫困户在脱贫道路上轻装前行。

  庭院种出产业

  走进甘旗卡镇海斯改嘎查时,贫困户朝鲁正在包片领导、驻村工作队和包联干部的悉心指导下,忙碌着整理土豆栽子种植土豆。

  “今年镇党委政府协调家和农牧业有限公司为我家提供1亩地土豆栽子,帮助我利用庭院闲置土地种植土豆。我还跟公司签订了订单回收协议,土豆成熟时不用担心销路,按保底价算下来,一亩地至少能收入1600元。”贫困户朝鲁说道。

  针对贫困户庭院面积较大、闲置地较多的问题,今年年初以来,甘旗卡镇探索具有“短、平、快”优势的庭院经济,推行订单合同、价格保护、服务协作等模式,密切企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使房前屋后的“方寸之地”变成了创收之所,为贫困群众致富增收提供了绿色新途径。

  “我们协调当地农牧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土豆栽子、果树苗等,扶持全镇326户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并签订了订单回收协议,双方约定交售产品的品质、数量、时限、收购价格以及企业承诺的服务内容等事项,农牧民根据合同组织生产,企业按合同要求收购产品,通过产销有效对接,促进农牧民与企业互利共赢。”贺其叶力图介绍说,甘旗卡镇党委政府与当地农牧业企业协调确定庭院经济作物的最低收购价,企业敞开收购,切实解决农牧民销售难的问题,保护农牧民发展庭院经济积极性,确保农牧民获得稳定收益。公司还将持续帮助贫困户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确保收成可靠、收入稳定。

  贺其叶力图说,下一步,甘旗卡镇将继续大力推进庭院经济发展,确保全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庭院经济“全覆盖”,实现贫困群众“家家庭院有产业,户户庭院见绿色”。

  【记者手记】

  脱贫攻坚,慢不得、等不得,却也急不得、慌不得,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方法得当,事半功倍。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镇的扶贫工作,就像点穴治病,避免了盲目性,提高了精准度,自然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甘旗卡镇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把发展黄牛产业作为稳定脱贫的“金钥匙”,并以各类行业扶贫政策辅助,加上兜底政策保障等措施,形成了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大扶贫格局,实现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为让贫困户得到更多实惠,甘旗卡镇全面谋划近期增收有保障、长期脱贫有潜力的机制和办法,帮助贫困群众找到最适宜的脱贫路子,并开展民间借贷化解整治工作、推进危房改造、饮水安全、光伏扶贫、就业扶贫、社会扶贫、乡风文明、人居环境、集体经济、公共服务和农村社会治理等工作,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文件
   第06版:内蒙古公安
   第07版:要闻
   第08版:文件
   第09版:影像力
   第10版:读图
   第11版:沃土
   第12版:旅游
黑土地上种出“大健康”
《大辽契丹》荣获全国博物馆 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内蒙古2018年 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走进社区
我区中东部将迎来降水天气
学民俗 迎端午
我区征集“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档案资料
赤峰市 300万亩耕地 因旱无法正常播种
呼和浩特市出台健康扶贫新举措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酒店服务赛项(中职组)在包头市开赛
牛羊上保险 牧民吃了“定心丸”
小镇扶贫二三事儿
创收中传承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