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是一名从事汉语采编工作的蒙古族女记者,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采编岗位上辛勤耕耘了28年,采写发表了20000多篇新闻、文艺作品;创作录制48部(集)广播剧;先后获得各种奖励90多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以上的奖励就有30多项。
山丹善于组织策划。由她组织策划的大型采访活动和文艺晚会有30多台次。10年间,山丹撰写的先进典型人物报告稿,有8篇被推到了全国典型的高位。作为兼职教授,山丹还为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艺术学院、四川内江长江新闻学院等高校授课,讲授新闻采编、广播文艺等课程。
2009年11月8日,是新中国第10个记者节,也是山丹的39岁生日。那一天上午,她身穿蒙古袍,胸戴大红花,从时任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手中接过了沉甸甸的奖杯——全国第十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奖。她代表获奖记者在大会上发言《做无愧于时代的新闻工作者》。
2012年11月8日,是新中国第13个记者节,也是党的十八大开幕的日子,山丹42岁的生日。这一天上午,她同样身穿蒙古袍,胸戴鲜红的代表证,意气风发地步入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以党代表的身份出席党的十八大。
2016年11月8日,是新中国第17个记者节,山丹46岁的生日。这一天她以中国记协理事和长江奖获奖代表的身份,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并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教诲,幸福地站在总书记身后合影留念。
山丹开花红艳艳。一名仿佛为新闻而生的女记者,像一簇火红的山丹花一样,盛开在广袤的草原。她以采访为天职,别人参加会议写1篇报道,她至少要写3篇。最多的时候,晚间的《全区新闻联播》播出了她采写的7条报道。
去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短短12天,山丹从首都向台里各档节目发回了74篇报道!山丹采写的报道数量多,质量高,同事们笑称她是“省优部优免检产品”。《刺破青天锷未残》《用生命守护草原》《激情的乐章》《草原孺子牛》等作品连续8年获得11项内蒙古政府奖一等奖和特别奖,她成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的“一支笔”。
在28年的新闻生涯中,山丹经历过很多次身处险境的采访,可她一次都没有退缩。记得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国储粮库失火。当山丹满脸污垢、头发蓬乱、脚上趿拉着一只鞋子出现在镜头和话筒前,直接惊呆了观众。第一个赶到现场的“记者山丹”,因此获得了生平第一个新闻一等奖。
2003年内蒙古非典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里,山丹是第一个进入非典病区采访的广播女记者,她先后4次进入非典隔离病房采访一线医护人员、非典患者和家属,与刚刚走出非典病房的护士一起过生日。她哭着采访,抑制内心的激动,默默地对着远去的医生背影深深鞠躬。《天职》《誓言无声》《阳光总在风雨后》,这些蘸满泪水采写的系列报道,成为当时最有力量的声音。
为了赶写制作这组报道,山丹连续好几个晚上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五一国际劳动节,内蒙古自治区首例SARS患者病愈出院,山丹中午1:00从医院采访回来,下午5:30赶制出录音报道,晚上7:30又赶到芳汀花园小区了解呼和浩特市第一位非典病愈患者回家受阻挠的事情。晚上9:30回到台里,她以一名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连夜写出内参《有关工作不到位,非典病愈患者回家受阻挠》及时送呈自治区主要领导,直接推动自治区政府出台“不得歧视非典病愈患者”的相关政策。
当时的山丹,全然没有顾及自己的危险,瞒着家人走进非典隔离病房。得知消息后,性格内向的丈夫送给她一束红玫瑰,深情地对她说,“你是最美丽的,回家吧”!当她与同是记者的丈夫一起被隔离休息时,7岁的女儿几乎是哽咽着给爸爸妈妈唱祝福歌。
“当了这么多年记者,从没害怕过,只有那一次,我的心里酸酸的……”山丹说到这里,流下了眼泪。她不仅是一位肩负社会责任的记者,还是一位妻子、一位妈妈啊!时任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听闻此事后给予高度评价,并在巡讲报告稿上批示“体现了记者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因为生日恰巧是记者节,山丹被同事们戏称“天生的记者”。2001年,山丹到内蒙古西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访。采访了10天,山丹哭了10天。回来后,她连夜写成长篇录音通讯《刺破青天锷未残》。航天城的官兵们集体收听了在中央台播出的报道,给山丹寄来了亲笔签名的邮票纪念册和神舟飞船模型。
2005年,山丹策划并实施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特别报道《风云内蒙古·老区万里行》,40天行程10000公里,走访了全区10个盟市20多个旗县市区的50多个乡镇苏木嘎查村,采访了100多人,发回了83篇稿件,拍摄了500多张珍贵的照片,抢救性地录制了1000多分钟的录音资料。
2011年,山丹又策划并带队实施了内蒙古广播史上第一次跨省区全媒体大型媒体行动《一路花儿一路歌》,从内蒙古出发,历经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六省区行进式采访采风,行程万里,历时35天,采访了近200余人,进行了8场蒙汉语异地现场直播。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成了第一个站在雪域高原西藏拉萨进行现场直播的内地广播电台。
2006年,山丹从新闻转战文艺,每年独立承担广播春晚的策划、撰稿和制作,累计时长135小时。整整12年,一个人的12部春晚,犹如一场场心灵盛宴,融入了山丹太多的新闻理想和文艺坚守。
也就是从那年开始,山丹带领着团队进行广播剧创作,成了目前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唯一一位进行专业广播剧创作的领军人物和编剧导演。她编剧导演的系列广播连续剧《幽静的山谷》《永远的歌声》获得第十届、第十三届“全区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一届全区萨日纳奖”。她带领着蒙汉文艺工作者抢救性地创作录制了近2000小时的乌力格尔、1800集广播小说和300多首蒙汉语歌曲。
山丹业务过硬,素质全面,勇于创新,创下了内蒙古广播历史上的多个第一。她创办了内蒙古广播第一档晚间直播类新闻解读节目《午夜新闻网》,获得全国一等奖;是当年最年轻的正高职称编辑;是第一个党代表;第一个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是最年轻的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作品连续获得了11个全区一等奖和特等奖……
从2008年开始,山丹连续被党委宣传部和组织部抽调,为内蒙古重大典型人物撰写先进事迹报告稿,受到中宣部宣教局和中组部、中央政法委及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部的表扬,先后推出了福生庄铁路工区集体、张章宝、郝万忠、吉日嘎拉、卢玉宝、潘志荣等全国先进典型人物。
科研成果
★内蒙古宣传文化系统首批“四个一”人才;乌兰夫基金民族文化艺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2003年,中组部和中宣部授予“全国抗非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优秀记者”称号的新闻工作者;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三八红旗手”。
★2004年获第六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
★2009年,获全国第十届长江韬奋奖,是内蒙古第一名获此殊荣的女记者,也是全区广播人中唯一捧得奖杯的人。
★2012年被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2013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2013年入选内蒙古草原英才。
★2014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1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