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所有高三毕业生来说,高考结束不是青春的终章,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那些对高中生活的感悟、对老师校园的眷恋、对同窗好友的惜别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缱绻交织,将是他们记忆中最芬芳的夏季,是属于青春的独特滋味。
□本报记者 赵媛 刘志贤
毕业了,请让我留一份礼物给你
前不久,在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举行的2018届毕业典礼上,所有高三毕业生都收到了来自母校的一份礼物。手绘地图《寻履一中》和手绘明信片《遇见一中》作为毕业伴手礼被分发给每一个即将走出校园的学生,同学们佩戴毕业纪念徽章,纷纷与老师合影留念,不少毕业生表示被母校的礼物“戳中泪点”。
在手绘地图上,一中校园小路、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都很形象生动,地图效果既平面又立体,除了整体鸟瞰,还有单独分解的地点介绍,一花一木、一楼一宇尽收眼底。《遇见一中》明信片共有12张,也以手绘形式将校园里极具代表性的建筑呈现了出来。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党办副主任牛杰介绍,这份独特的伴手礼由学校创意团队策划设计,凝结着母校的深情和祝福,希望把一中大家庭的温暖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他说:“我们从5月中旬开始策划,最后从2014届和2017届两位同学的手绘作品中筛选出12幅图印制成为明信片。希望通过学校的这份毕业伴手礼,让孩子们记住自己曾经挥洒青春和汗水的母校,记住奠基他们未来梦想的这片沃土。”
而在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第一中学,高三毕业生们把对母校的依恋与不舍化为实际行动,留下一个又一个美的形象给母校,留下一个好的榜样给学弟学妹,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给自己。
2018届高三毕业生进行最后一次热情饱满、斗志昂扬的激情跑操,为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们留下他们的青春风采。他们将很多想说的话,青春岁月中最宝贵的经验,用心写成很多封信,放入盒子里,留给即将迈进高中校园的学弟学妹们。他们还把在高中期间对自己影响最深、最喜爱的一本书作为一份珍贵的礼物,留给母校。他们留给学弟学妹的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他们求学生涯中最厚重的岁月记忆,更是对母校、对学弟学妹的一份深情。
有些感悟,只有走过才能懂得
“高中青春只是人生青春中一个小小的缩影,把生命的限度拉长,人的一生随时可以是青春的模样。”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高三2班毕业生崔文说。
高考过后,不少考生都表示,经历过后才有更多的话想对自己、对父母、对老师、对学校、对同学说。
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高三13班毕业生张思渊说,父母在我们的奋斗途中一定是不可或缺的那一部分,虽未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轰动之举,但如涓涓细流的悉心陪伴却是父母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高三13班毕业生赵曦说:“父母一直是我最坚强的后盾。他们理解我、包容我,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当我懒惰浮躁时,他们会及时警告劝诫;当我灰心失望时,他们会及时安慰鼓励;当我疲倦劳累时,他们又能及时为我调节放松。因为有父母的默默付出和无私的爱,才使我能够抛开杂念,静静地坐下来,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并不断进步和成长。”
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13班毕业生龚筠涵回忆起高中3年最让她感动的老师时说:“我的数学老师对我影响最深。我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太好,老师从来没有严厉批评我,更没有放弃我。印象最深的是高二下学期,我们开始了第一轮高考复习。那时学习强度很大,每天利用大量时间学习数学,可成绩依旧没有起色,越是想要提高成绩,急于证明自己,越是感到束手无策。在一次考试后,老师分析每个学生的考试情况,根据成绩对每个学生提出提高方案。可那次我考得很不理想,或许老师看出了我的沮丧,让同学们给予我鼓励,掌声响起,让我感动良久,从内心深处感谢老师对我的理解和包容。”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高三9班毕业生郝小宇则表示,最留恋的是自己的同学们。“同窗3年,我们早已如同亲兄弟、亲姊妹一般。我们曾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为班级增光添彩,我们曾在合唱节上大声地唱出我们的豪情壮志,我们曾用心地为班主任准备生日祝福,我们甚至在炎热的夏日请求老师去树荫下为我们上课。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我们可能会忘掉很多,但是这些美好的记忆我们会永远铭记并永远怀念。”
说到对未来的期许,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高三11班毕业生王雪融说,离开学校后,希望我们继续做一棵挺拔繁茂的大树,在成长自己的同时,为他人带去荫庇;当与他人站在一起时,成为一片广袤葱郁的森林。